
11月11日,我院博雅学院与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幻世界)在《科幻世界》编辑部举办了“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暨未来发展座谈会。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副院长、联合培养基地校方负责人、中文系教授李广益,中文系副教授余昕,讲师张泰旗,美视电影学院讲师黄哲敏,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何敏,《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拉兹,《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陈曜,科幻世界IP运营中心主任王姗姗等出席活动。
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重庆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语文学与现代思想的历史构型:跨区域比较的视野”,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重庆大学世界文学与思想史研究基地协办。
2025年10月23日,英国国家学术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林·提哈诺夫(Galin Tihanov)教授正式受聘为重庆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同时重庆大学世界文学与思想史研究基地宣告成立。


原刊于《史学理论研究》2025年第3期。抗战时期,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关注焦点从古代社会向古代思想扩展。其中,侯外庐的古代思想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思想史解释体系。从对孔子、墨子、老子的阐释可见,批判胡适、冯友兰的学术观点是侯外庐阐释古代思想的重要线索。更为重要的是,侯外庐从社会演变看古代思想的阶段性、从亚细亚特性看诸子思想的文化特质、从 “国民资格”看诸子学说的兴起与演变,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他强调思想与社会的互动,揭示社会变革与思想演变、社会特性与思想特质、社会群体与思想主张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侯外庐对古代思想的新阐释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清理思想遗产的学术典范,推动了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和诸子学研究的发展。
本文刊于《文艺理论与批评》2025年第5期。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黄药眠与生命哲学、共产主义于“十字街头”相遇,由此开启了富于创造力的文艺理论生产。以此为起点,厘清20世纪20年代创造社时期黄药眠的理论生成,对于理解其40年代“约瑟夫的外套”等问题别具意义。通过对法国柏格森哲学、日本大正生命主义、第二国际有机历史构成理论的透视可以发现:“生命”问题不仅与黄药眠的文艺理论紧密相连,甚至构成其迈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推动力。黄药眠的文艺构想与生物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等话语并存、矛盾、对话,显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结构之间的错置。同时,黄药眠的文艺理论建构本身即是一种革命文化实践,其理论斗争呈现为历史的动态生成过程,始终贯穿再“生”与变“革”意识。
原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10期。近代中国“女校剧”的兴起,从内部视角看,主要由于校园德育的推助。晚清女学学制对“修身”课程十分慎重,但各校教学效果普遍不佳。从日本舶来的“修身作法”在国内女校颇为流行。它作为校园中的礼仪教学实验,既强调女生课堂举止对生活仪节的模仿,也要求她们在拟想的社交情境中进行情绪感受和行为叙演,是一种兼具体验性与表演性的德育教学形式。在女校游艺活动中,“修身作法”顺利登上舞台,成为极受欢迎的演出节目。“五四”之前,部分“修身作法”表演的时间长度、动作难度、故事深度、情感浓度显著加增,变身为基本完全的“学校剧”。近代女校的“修身作法”始于教育,进于戏剧,是女性戏剧教育史上的重要环节。
原刊《现代哲学》2025年第3期。由“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命题出发,爬梳毛泽东有关虎、猴的论述,可以发现其革命辩证法的深刻表达。革命者在开展社会革命时,更应始终不忘自我革命,此即革命的辩证法,如此才能避免革命者在取得成功后堕落为革命对象,陷入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在革命时期着重强调“猴”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对“虎”所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反抗,主要针对国内反动派和国际上的帝国主义这两种“纸老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血雨腥风淘洗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中国的“虎”,为避免因糖衣炮弹的进攻而堕落为“纸老虎”,毛泽东频频呼唤“猴”的精神,即主张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回顾和探讨毛泽东的虎猴论,有助于深入理解自我革命的思想资源和历史由来,不忘初心,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