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导航菜单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院长寄语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联系信息
党建工作
新闻公告
党风廉政
制度建设
工会工作
组织架构
师资队伍
全体教师
教授
兼职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招聘信息
系所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系
历史学系
哲学系
经略研究院
共和国研究中心
古典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长江流域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教学
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文明经典
招生信息
学术研究
重要项目
科研平台
重要成果
重要获奖
学术报道
学术动态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学生活动
升学就业
博雅书院
校友工作
校友名册
校友风采
回忆母校
服务中心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场地预约
数据中心
导师双选
内部储存
Research
学术研究
重要项目
科研平台
重要成果
重要获奖
学术报道
学术动态
招生信息
场地预约
数据资料
导师双选
内部储存
学术动态
/
Academic News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动态
>
08
2024/04
美学与文艺批评系列讲座第9讲 | 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社会、更不能忘记人——我对“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路径的理解
“历史化”已成为过去二十余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潮流,并产生了诸多有价值的成果。不过,在对文学认识、思考很重要的“人”的维度方面,已有大部分史学研究成果对当代历史中“人”的关注方式、关注达致的把握程度,常不能满足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思考文学所需要的“人”的认识。要建立起对文学认识、思考最为关键的那种“人”的认知,离不开对——和很多专史相关,但不能通过直接延伸各个专史给出的认知就可以把握住的——通常很不好赋形,却又为体察、认识文学所关注的“人”的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历史部分的细腻考察。在本次讲座中,贺照田研究员将探讨,文学研究者应当具有怎样的对“历史中‘人’”的认识要求,和对“人”所处身的“历史”的特别认识要求,以及这能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怎样的新的推进意义。
08
2024/04
文字斋讲座第160讲 | 青年诗歌理想主义的重建与新诗潮的确立与发展
对于理解“新时期”转折时段以及随后1980年代的文学、思想与历史而言,青年理想主义的转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而其时以朦胧诗为代表的新诗潮,则为我们重新清理与把握“新时期”及1980年代青年理想主义的观念构造和意识状态,提供了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透视点位。在本次讲座中,贺照田研究员将以《今天》发刊词和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北岛、江河、顾城、杨炼的有关写作与认识为分析中心,探讨新诗潮中的“时间”“自我”“人民”“理想”等观念的内在构造及其所体现的意识逻辑,细致地展开这一以往未得到充分正视与讨论的文学-思想-历史褶皱,从而为今天重新思考诗歌与文学、思想与历史,提供有益的参照与启发。
08
2024/04
文字斋讲座第159讲 | 《庄子》中的道与德
庄子思想以道为中心,主要分为道论和德论两个部分。庄子的道论包括“逍遥”境界和“齐物”之法。“逍遥”境界是一种理想中的精神世界;“齐物”是进入逍遥境界的方法和途径。与道论紧密联系的是庄子的德论,德是道在现实层面的落实和体现。庄子的德论以安命思想为中心,以“用心若镜”和“与物为春”为其两翼。庄子的其它思想观念,诸如庄子的天人观、生死观、政治观、处世观、养生观等,都是庄子道论和德论思想在不同方面的投射。
04
2024/04
博雅讲座第39讲 | 我是这样写诗的
诗歌创作作为文学中最神秘莫测的体验,往往很难为外人道,本次讲座诗人李元胜将为我们揭开诗歌创作的神秘面纱,并结合《青龙湖的黄昏》《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玛曲》《黄河边》等作品,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及幕后故事娓娓道来。
01
2024/04
文字斋讲座第158讲 | 培根论格言与体系
“弘道:重大哲学名家讲坛”第十三讲文字斋讲座第一百五十八讲培根论格言与体系 主讲人:程志敏(海南大学人文学院社科中心教授)主持人:张文涛(重庆大学哲学系教授)与谈人:何祥迪(重庆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刘海川(重庆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时间:2024年4月7日(星期日)下午15:00-17:00 地点:重庆大学A区声音图书馆 主办:重庆大学哲学系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重庆大学古典文明与政治哲学研...
21
2024/03
文字斋讲座第157讲 | 我们今天如何研究马基雅维利
文字斋讲座第一百五十七讲暨“弘道:重大哲学名家讲坛”第十二讲我们今天如何研究马基雅维利主讲人:刘训练(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主持人:张文涛(重庆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与谈人:朱成明(重庆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董成龙(重庆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时间: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下午3:00—5:00地点:博雅书院报告厅主办:重庆大学哲学系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承办:重庆...
20
2024/03
文字斋讲座第156讲 | 重庆史就是中国史、世界史
文字斋讲座第一百五十六讲重庆史就是中国史、世界史主讲人:周勇(西南大学教授)主持人:董涛(重庆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时间:2024年3月28日(星期四)晚上19:30-21:30地点:重庆大学A区博雅书院报告厅主办: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主讲人简介】原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南大学...
25
2023/12
文字斋讲座第155讲 | 把历史比较方法带回来——重访泰勒《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的重要著作,其提出的文化概念、跨文化比较方法,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该著作出版后不久便被引入中国,对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学、文学、民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时过境迁,此书现在更多时候只为学者列举“文化”一词的概念时,简单征引。本讲座将结合人类学、历史学以及文化研究相关学科的中国实践,重新审视泰勒提出的“遗存”“万物有灵”“寰宇可比性”“文化”等概念,并分析其对我国民间文学、文化研究、神话史诗等相关领域的启发意义。
20
2023/12
文字斋讲座第153讲 | 帝籍周道——清华简《系年》第一章对于中国古典政治的根本判断
在清华简《系年》第一章中,“籍礼”包含着三重意义:第一,“籍礼”之礼仪意义。王者必须以亲耕的方式恭敬上帝天神,王者不得以支配的方式对待自身支配权即王权的来源。第二,“籍礼”之宗教意义。在万民之前公开剥离王者的神圣性,王者本为凡夫俗子。第三,“籍礼”之政治意义。王权的运用不能违背天下之民意,王位的根本意义是立君为民。武王正是凭借“籍礼”所构造的全新政治理念,伐纣代殷,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的人文性政治传统。但是“籍礼”又内在包含着凡人与天神的矛盾、敬天与保民的矛盾、王者与百姓的矛盾、王者与德性的矛盾、王者与王位的矛盾。厉王之流是这些矛盾的集中爆发,共伯和摄位则是对这些矛盾的弱解决。但是传统“王者”观念最终牢不可破,宣王抛弃“帝籍”,以唯一之“王者”居“王位”掌“王权”,不但自封为神,甚至自以为高于“上帝天神”,实质上重新回到了纣王的旧式政治理念。西周王朝的最终破灭,标志着中华文明史上的人文性政治理念从此与政治实践脱离,成为思想者的永恒梦想。
19
2023/12
文字斋讲座第154讲 | 唐诗三大范型与中国的文化心灵·宇宙结构
中国古诗在审美形式上与中国的文化心灵与宇宙结构内在相连。唐代的三大体式,律诗、绝句、古体,更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三大体式以纯律为一极,体现了文化的中心-一体-秩序的一面,以古体的长短由心为一极,体现了边缘-多元-自由的一面,生成出多种多样的审美样态。中国古诗演进到唐代,达到了思想的顶峰,理解中国诗歌在审美形式与中国文化心灵以及与中国宇宙结构之间的深层关联,是体会中国诗歌之美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
16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