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黄瑞成教授翻译的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修订译本,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入“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海德格尔系列”。在此推送的是该书译后记,并增补了相关配图。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中文修订译本
2025年3月
本书是海德格尔于1924年夏季学期举办的马堡讲座《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讲课稿,列入克劳斯特曼出版社(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海德格尔全集”(Martin Heidegger Gesamtausgabe)第18卷(Grundbegriffe Der Aristotelischen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 2002),中译本据此本译出。需要指出的是,直到1991年,本书在“全集”书目中一直误用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Aristoteles: Rhetorik)这一书名。本书文本主要根据当年聆听过海德格尔讲座的多位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辑而成,其中包括克莱因(Jacob Klein)、约纳斯(Hans Jonas)、洛维特(Karl Löwith)等人的课堂笔记,同时编入海德格尔讲座手稿。关于此讲稿文本编辑之详情,参见米卡尔斯基(Mark Michalski)博士的“编者后记”。
海德格尔的精神背景是天主教神学,其学问起点是经院哲学,其哲学的真正起点就是作为经院哲学基础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卷一中指出,“知晓一切的品质,属于最高程度地拥有普遍知识的人”(982a20),这样的人就是知晓“事物秩序”的人,这种真正的哲人,我们“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就理解哲人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一书而言,我们首先必须将其放在海德格尔平生学述先后次序中来考察: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早年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的成果,又是他撰写《存在与时间》这部平生最重要著作的准备,本书之于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自不待言。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德文原版
本书首先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Δ所列三十个基本概念出发,表明了此讲座的“语文学意图”(Die philologische Absicht)——“语文学”的本意就是“爱言辞”——,进而逐字逐句深入阐述了涉及这些基本概念的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内容广泛涉及《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物理学》、《形而上学》、《论灵魂》、《动物志》、《论动物的部分》、《问题集》、《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修辞学》、《致亚历山大的修辞学》、《诗学》和亚里士多德残篇。讲稿中标明专论《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章节约占全部内容的四分之一,远超专论其他某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篇幅,足以见出这部作品之于海德格尔的重要性。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表明:作为概念性之基础的此在就是在-此-世-存在(In-der-Welt-Sein),而作为在-此-世-存在之方式的言说本身就是共同言说,此在本身当中就包含着与他人共在。“人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者,这种存在者就是政治的动物,在其结构之中就有一种形成的存在-于-此-城邦之中的可能性。”海德格尔对人之为人的“政治处境”心知肚明。然而,海德格尔认为,古代自然哲人在思考自然时“错失”了出于自然的存在者的基本规定,尤其是“错失”了自然作为“永恒之物”所具有的“绝对必然性”。
关于古代自然哲人的言辞,启蒙哲人托兰德(John Toland)在一篇名为《掌管钥匙的人》(Clidophorus)的小文中指出:“知道真理是一回事,把真理告诉别人是另一回事:尽管所有人都声言赞赏前者,却少有人践行后者如其所当为。……巴门尼德无疑是正确的,他确定有两种哲学,一种符合真理,另一种符合意见。”既然海德格尔这部讲稿的“意图”在于“语文学”,而“语文学”的本意就是“爱言辞”,那么,托兰德这段话就不得不让我们警醒。托兰德还在这篇小文中引述亚里士多德注疏家斐洛波努斯(Philoponus)的话说:“巴门尼德在其外传的(顾忌大众品味的)著述中说火和水是世界的开端或本原,就好像他承认世界是受造的;可在他内传的(按照真理编订的)著作中却说世界是唯一、无限和不变的。”如果斐洛波努斯此言不假,海德格尔将古代自然哲人有意为之的“无知”视为一种“错失”,就不是一种误识了。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中文译本第一版
这个中译本首版,应刘小枫教授之约始译于2007年,作为“经典与解释”丛书“亚里士多德注疏集”之一种,由华夏出版社于2014年刊行。中译本原有望成为本书第一个外文译本,但期间有了新任务。2009年英译本(Martin Heidegger, Basic Concepts of Aristotelian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Robert D. Metcalf and Mark B. Tanzer,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捷足先登,中译本正好参照。英译本对讲稿所引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全部照抄未译,有些遗憾;另有多处难解却十分重要的脚注未译,“编者后记”则仅译出前三分之一;也有个别错译。中译本严格遵循原著文本体例,力求避免这些遗憾。原著文本所引亚里士多德文本或有与通行贝克本(Bekker)章节编码不合之处,也以脚注按语标明。
刘小枫教授奖掖后学不遗余力,他的《海德格尔与中国:与韩潮的〈海德格尔与伦理学问题〉一同思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六、诗意地栖居与世界历史”和“七、苏格拉底与中国”两章,对中译本首版多有引述。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英文译本
2018年,商务印书馆责任编辑李学梅老师来信,嘱托完成《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中译“修订本”。此次修订,海德格尔所引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翻译,参照向达先生《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译本、吴寿彭先生亚里士多德大译多种、苗力田先生主持“亚里士多德全集”、廖申白教授《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译本等,也参考了亚里士多德拉英德法多种译本。“修订本”从我国诸位海德格尔译者前辈师友大家获益良多,与吾兄熊林教授、赵卫国教授关系尤密。奈何,“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拙译错谬难免,祈愿方家指正。
黄瑞成
于渝州九译馆
2019年春分后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