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科幻人文》创立于2023年,是第一本以科幻为主题和旨归的中文学术辑刊,以发展科幻研究、奖掖青年学人为己任,下设专论、书评、译介、访谈、圆桌等若干栏目,呈现科幻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及趋向,由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主管,重庆大学中文系主办,重庆大学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承办,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科幻人文》从2026年起改为半年刊,面向各领域科幻研究者征稿,鼓励跨学科视野和富有锐气的研究,尤其欢迎与科幻文艺、数字文化、科技人文相关的来稿,投稿邮箱:scifi@cqu.edu.cn。

《科幻人文》第一辑
主 编:李广益
副主编:黄亚菲 童博轩
重庆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发刊词
对个人和人类的自我审视和追问,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本思想命题。毋庸置疑,这个命题始终是在一定的技术或生产力条件下展开的,但直到这样的条件快速变化、重要性日益凸显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的近代,在思考中纳入科技维度才成为常态。饶是如此,由于教育和学科建制的约束,从事人文学术工作者往往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基础去有效地谈论科技,或即便思想上足够敏锐,所言则流于感想印象。然而,无论缘于对科技伦理的反思,还是意欲超越“科学帝国主义”和“技术官僚主义”,成就人与社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人文学者都需要切实介入科技的演进。这就带来了一个关键问题:当科技研究和人文思想的纠缠愈发紧密而隐晦,如何才能弥合“两种文化”甚至“三种文化”的裂隙,形成真正有意义的批判和能落地的建设呢?
科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想入口。这里的“科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除了一般所言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科幻游戏等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还可以是思维过程、生活方式、社会氛围。科技的发展需要想象力,而科技从业者朝向未来和未知的推想,与科幻创作中的想象,其间并无鸿沟。更重要的是,科幻早已从科学家的实验室或哲学家的书房溢出,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它也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而是附身于随处可见的“技术物”;这些“技术物”不断打破人的自我和外界的区隔,乃至让人的整体向“技术物”转化。在这种情势下,不仅是学者,公众也会越来越习惯于科幻的结构性存在,越来越接受科技发展对人文议题的更新。这不仅意味着科幻文类地位的提升,更预示着人文学的全新时代。向这个时代敞开身心,人文学者就不只是在科技发展惊涛拍岸时才不得不做出回应,而能够驾驭浪潮乃至预流,成为更积极、更能动、更有力的思想者。

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们都善于感知和表达社会和文化的动向。正因此,在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引领、以“后人类”为概念导向的当下,科幻才会显而易见地成为青年群体的“缺省配置”。这个前所未有的代际特征,与必要的学术训练相配合,可以为人文学术持续带来新鲜气息。作为一本主要由研究生运作、刊登研究生论文的学术刊物,《科幻人文》的自我期许,既是有志于学者初试莺啼、求其友声的交流平台,更是青年知识者的思想试炼场。我们鼓励个体的探索,更期待群体的对话、争鸣甚至交锋。我们希望在这里见证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向上走的热情,更希望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成就常为新、永爱人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