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Student Activities

前方来信 | 河清盛世,曲著华章—博雅学院“不忘初忻”实践团在忻州市河曲县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日期:2024-07-04 11:05来源: 作者:李佩宸,朱宁馨,汪佳敏,谢欣格,李琦琦,黄辛

2024年6月27日开始,博雅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奔赴山西忻州,在当地沿两条路线开展相关实践和研学活动。随团宣传组将陆续发来前方即时报道,以展示实践和研学活动中的一些侧面。今天推送的是前方来信之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4年7月2日-3日,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不忘初忻”实践团来到黄河之畔的忻州市河曲县,参观了山西黄河流域保护展览河曲馆,走访治沙固沙与产业发展模范榆岭窊村,一同见证了黄河子女如何用双手和智慧守护着这条伟大河流,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历程。

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的河曲,因位于黄河大拐弯处而得名,相传大禹“治水始此”。波澜壮阔的黄河既是孕育文明的母亲河,也在历史上旱涝无常,考验着人民的智慧和胆识。大河之水,浩浩荡荡;华夏千秋,源远流长。伟大的黄河孕育了五千年璀璨文明,见证了一方水土的奋进与崛起。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保护展览河曲馆内设七个篇章,通过图文介绍、视频讲解、群雕画作、实物展示、场景再现等手段,向师生们展示了河曲儿女治理黄河的艰辛历程。

“大河之曲·迹忆沉浮”一章回顾了造林护岸,领路建社的贺六十九,“生前造林,死后看树”的苗二满红,治烂河滩,建米粮川的王海元等整治黄河生态的模范人物,呈现了河曲县秃岭披绿装、沟壑变桑田的巨大变化,展示了河曲人民战风沙、治黄河的坚定决心和精神风貌。“大河之美·生态经济”一章,体现了河曲县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生态发展战略。河曲县用实践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努力打造一座黄河之畔的未来希望之城。

次日,实践团前往土沟乡榆岭窊村实地调研。在榆岭窊村,实践团的同学们亲眼目睹了曾经贫瘠的沟壑如何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果园。自2015年起,这里便开启了一场生态复兴的壮举。仅用两年时间,村民们就将四道山沟、960亩土地进行了彻底的整治,在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海红果树。这不仅为村庄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地保持水土,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通过整沟整治,榆岭窊村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滔滔黄河水,悠悠千古情。奔流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河曲儿女丰富而厚重的文化,激荡着河曲儿女血脉中的拼搏精神。河曲,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首赞颂黄河的诗。这里不仅有黄河的壮阔、长城的雄伟,还有河灯会、二人台、河曲民歌等特色传统文化,它们就像黄河的水一样,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铸就了积极开拓,顽强拼搏的走西口精神。

三位专业的二人台戏曲表演艺术家在黄河流域保护展览河曲馆现场演绎了经典曲目《想亲亲》和《拜大年》,歌喉嘹亮,余音绕梁,在场师生无不深深陶醉。二人台唱出了河曲人民的悲欢喜乐,呈现了河曲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迷人的地域特色。师生们在歌声中见证了黄图高原千沟万壑间,黄河九十九道弯孕育出的小小村落里,河曲人民战天斗地、改造水土、歌唱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机。

眼里有星辰大海,胸中有古往今来,重庆大学博雅学院的学子们在暑期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青春书写乡建篇章。大河之畔的乡村实践既让学子们立鸿鹄之志、养浩然之气,更敦促他们领会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本次在忻州河曲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使得同学们深

入了解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看到了河曲人民发展生态经济的创新举措,感受到了河曲独特的人文风貌。在未来,实践团的同学们将继续关注并参与到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中,用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共同绘制生态文明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