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先后获取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文艺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四川大学),进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大学)从事文化与传媒方向战略管理研究;曾公派美国普渡大学布莱恩人文传播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等职。
姓名:刘 扬
职称:教授
职务:无
学位:
邮箱:
电话:
地址:
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先后获取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文艺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四川大学),进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大学)从事文化与传媒方向战略管理研究;曾公派美国普渡大学布莱恩人文传播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等职。
![]() |
教育背景
|
|
![]() |
工作经历
|
|
![]() |
研究领域
|
文艺美学,文化批评,西方现代后现代文化理论与批评,战后法国思想文化与革命诗学,媒介理论与批评,尤以关注现代性的空间形式与文化批判;同时兼及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研究与教育。 |
![]() |
人才称号
|
|
![]() |
表彰奖励
|
|
![]() |
学术兼职
|
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审专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世界汉学文学中国研究会副会长 重庆市中文学科教指委员 重庆市作协会员 重庆文学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翻译家协会会员 |
![]() |
社会兼职
|
重庆市公务员局专家库成员 |
![]() |
科研项目
|
主持并结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西方主流媒体镜像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2008); 主持并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波“景观社会”文化批评理论及其影响性研究》(2012); 主持并结项教育部留学回国资助项目《视觉景观与社会规训》(2014); 主持并结项重庆大学中央高校跨学科重点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与都市文化研究》(2016); 主持并结项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国文>创新与实践研究》(2016); 主研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础文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空间美学谱系研究》(2020); 主持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培育项目《当代法国空间批评知识脉络与价值谱系研究》(2021); 同时,主研多项国家社科以及省部级社科项目。 |
![]() |
著作出版
|
《媒介﹒景观﹒社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独著; 《E时代的“人-媒-城”战略管理研究》(吉林出版集团,2014),独著;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形象修复战略研究》(吉林出版集团,2015),独著; 《大学国文》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主编。 《情境主义国际文选》,译著(2022,拟出)。 |
![]() |
论文发表
|
在《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研究》、《求索》、《社会科学家》、《城市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文学、文化、传播学等领域学术论文40多篇,代表论文如下: The Analysis to Two Masks of Manuel Castells'Space-culture Theory,SSER2020; 《从“碎片”意象探析克拉考尔的现代性思想》,《世界汉学》第二期,2019; 《庄子对西周礼乐教化的解构与回归》,《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 《列斐伏尔空间文化批判理论再认识》,《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 《列斐伏尔空间文化批判理论述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革命叙述探略》,《怀化学院》,2016年; 《网络谣言符号学特征及控制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 《“流光”是光华照射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 《自媒体环境下“舆情反转”的成因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 《全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策略》,《新闻世界》,2015年; 《怒放的“弹花”——抗战第一本文艺期刊<弹花>研究》,《大众文艺》2015年; 《网络个体言论与舆情正负转向关系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 《本诺伊特形象修复理论应用研究》,载《现代视听》,2014年; 《从县城文青到“布波族”-以<后会无期>为例》,载《电影评论》,2014年; 《谣言与舆论研究:信息的流爆》,载于《青年记者》,2014年; 《析“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折射的道德问题及规避》、《新闻世界》,2014年; 《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机制——以H7N9禽流感为例》,载《东南传播》,2014年; 《中西方电影中女性主义比较探析——<时时刻刻>和<茉莉花开>为例》,载《新闻世界》,2014年; 《自媒体对于中国特色公共领域的建构》,载于《传播与版权》,2014年; 《浅析网络时代自由知识与作者版权之争》,载于《传播与版权》,2014年; 《政务微博在实现“中国梦”中的角色扮演》,载于《新闻世界》,2014年; 《城市品牌形象广告传播中的媒介选择策略》,载于《新闻世界》,2014年;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载于《东南传播》,2013年; 《高校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策略研究》,载于《新闻世界》,2013年; 《网络微博语境中的微公益发展》,载于《青年记者》,2013年; 《形象修复理论视阙下“淘宝商城事件”危机沟通策略探讨》,载于《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 《德波景观空间理论研究述略》,《城市问题》,2011年; 《视觉景观的形而上学批判》,《社会科学家》,2009年; 《<真诰校注>商补二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 《景观社会的媒介立场》,《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 《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幻象》,《中外文化与文论》,2007年; 《关于媒介环境学派研究路径的研究》,收录于暨南大学“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2008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会议文丛,2008年,同年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 《E时代的人-媒-城关系论》,收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年; 《德波的新马克思主义媒介观探析》,收录于四川大学举办“世界华人传播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年; 《颠覆与重建——论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 《后工业时代的个人气质》,《当代文坛》,2003年; 《变与常的对抗-后现代主义诗学略论》,《星星》,2002年。 |
![]() |
开设课程
|
研究生:美学理论与批评、文艺学前沿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思主义文学与文化研究、文艺学名著导读 本科生:文化理论与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导读、大学国文、文明与经典 B |
![]() |
招生方向
|
博士、硕士招生方向:文艺美学、文化批评;欧美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二十世纪以来的法国文化与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