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Featured in the News

综述 | 当代空间理论的知识谱系考察
日期:2022-11-27 22:38来源: 作者:李香玉、倪金鑫


文字斋讲座第一百二十七讲

空间与修辞系列讲座第一讲


2022年11月24日晚,文字斋讲座第127讲、空间与修辞系列讲座第一讲“当代空间理论的知识谱系考察”在线上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空间与修辞研究中心主办,中心主任刘扬教授主持,邀请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陆扬教授主讲。来自各大高校的两百多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并展开了交流对话。



讲座伊始,刘扬老师重点介绍了陆扬老师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空间与修辞研究中心的研究定位、学术旨趣和展开理路;同时引言“空间性”问题衍生出的理论与批评对当代西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动态变化和知识转型产生的影响,并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对这一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深入研究,势必给新时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带来新的知识生产可能,对进一步促进学术研究和丰富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即陆扬老师以安伯托·艾柯的异域书写中的“香格里拉”和“乌托邦”想象作为讲座开场,将空间题域上溯到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第三种存在”,下沿到德里达“延异”论中的能指漂浮,然后聚焦到20世纪70年代的“空间转向”(spatial turn)。陆老师指出,该“转向”跨越欧美哲学、都市地理学、文化社会学和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而形成各家理论,并共同汇成空间转向的大潮,集体主张空间既是一种生产,又是一种力量,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随后,陆老师勾勒了一幅包括列斐伏尔、福柯、哈维、索亚、卡斯特、塔利、韦斯特法尔等主要理论家和批评者的家族面谱,特别介绍了继列斐伏尔和福柯之后在空间理论生产中的三位领军人物:哈维(David Harvey,时空压缩理论time-space compression)、卡斯特(Manuel Castells,space of flows和space of places)和索亚(Edward Soja,第三空间third space)。紧接着,陆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文学地图学”(literary cartography)的发展,尤其是段义孚的“恋地情结”批评、詹明信的“认知图绘”理论、罗伯特·塔利的“场所意识”和韦斯特法尔“地理批评”。陆老师认为文学作品中有形的及更多无形的地图画出了作品的隐喻和修辞路线,故而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主题应视为包含了又不限于传统的环境分析。他以《天国篇》中但丁与贝雅特丽齐的最后一别的场景作为例子进行细腻讲解。最后,刘扬老师对陆老师的讲座做了简短总结。在后续的提问环节中,浙江工商大学方英教授、重庆大学肖馨瑶老师、西南大学郭艳雯同学等多位听众与陆老师进行了交流,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作为重庆大学空间与修辞系列讲座的第一讲,本次讲座具有重要意义。启迪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凝练和凸显学术集群特色,可进一步促进我院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同时讲座也给各位对空间问题感兴趣的师友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正如刘扬老师所说:“我们通过对话和砥砺,在学习和互鉴当中构建理想的学术共同体,让思想的灵光乍现,让美丽的‘情诗’绽放”。



撰稿:李香玉、倪金鑫

审核: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