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系所设置 > 历史学系 > 动态 > 正文
综述|史料的使用与解读 ——以辽金文献为例
日期:2025-09-30 09:00来源: 作者:


2025年9月26日晚19:00,重庆大学博雅学院“博雅讲座”第44讲“史料的使用与解读——以辽金文献为例”,在重庆大学A区博雅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流老师应邀担任主讲人,讲座由重庆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郭畑老师主持,校内外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曹流老师从史料的传统二分法切入,区分出“一手材料”与“二手材料”,并进一步引入更为细致的“三分法”——原始史料、派生史料与无根史料。曹流老师强调,不同史料之间存在内部层级,同时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史料的性质也可能发生相应转化。


16202


曹老师指出,史料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基于史料展开论证时,应尽可能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他以金朝建国时间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对比《金史》、南宋文献以及出土契丹小字墓志等不同来源的记载,构建更为接近历史真实的论证。


1AFCA

同学们上台观摩曹老师带来的契丹小字拓片


曹老师提出,使用史料时,首先要对史料的真实性及其论证效力进行判定。需分析史料立场的主客观性、作品层级、作者身份与履历、作品内容等。曹老师还谈到,史料的使用需要注意史料原件与复制件之间的差异,论著不同版本的出版时间及其内容上的差异等事项。


1D157


在与谈环节,师生们围绕石刻史料与文集史料之间的差异、辽金时期史料所反映的礼制问题等,与曹流老师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15477

历史系本科生向曹老师提问


历史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唯有通过严谨且多维度的认真辨析,才能准确运用史料,才能还原复杂的历史语境。曹老师的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本系师生对辽金文献的理解,更系统性地讲解了普适性的史料研究方法,展现了历史学在求真与思辨中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