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系所设置 > 历史学系 > 动态 > 正文
综述|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开放性
日期:2024-10-13 15:01来源: 作者:

2024年9月23日上午,重庆大学文字斋讲座第179讲“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开放性”在博雅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教授作为主讲人。讲座由重庆大学弘深杰出学者方维规教授主持,重庆大学中文系李广益教授、金浪教授,历史学系董涛副教授等多位教师,以及校内外众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罗志田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次讲座的目的乃是为了厘清革命时期文学之于政治的影响。罗志田教授认为,目前学界对于文学革命的研究卷帙浩繁,不妨另辟蹊径,从“文学革命”的概念入手,藉由文学的革命进程来管窥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讲座便围绕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运动这一主题展开。



罗志田教授指出,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涵盖了从1915年到北伐战争这一时期的广泛思想和文学变革。五四的表现形式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阐释,学生们曾为争取国家主权而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与科学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思想。而对胡适而言,文学革命是五四运动的核心推力,但这一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文学领域,渗透进其他领域之中。



“文学革命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开端,反映了中国文化再生的必然”,罗志田教授提到,文学和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是理解这一运动的关键。胡适认为,文学革命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改革,更是思想层面的深刻变革。为了适应20世纪的新文化和新思想,傅斯年提出,只有白话文才具备表达这些思想的能力,这种观点强调了语言与思想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



随后,罗志田教授还探讨了文学革命的计划性与延续性,强调胡适的决心在于宁愿牺牲原有的思想成果,也要抛弃糟粕。罗志田教授指出,在历史上被视作是“传统”的小说,在受到以翻译家林纾为首的翻译浪潮影响后,脱胎换骨,重获新生,标志着文学由传统成功走向现代。再者,文学革命因文学自然深化的特性,演化成为席卷全社会的大型运动是必然而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也文学革命必须付出的代价。以上种种,导致这场文学革命的过程注定是波澜壮阔的

讲座结束后的与谈环节,罗志田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有关文学革命的核心问题,包括“怎么改变人心”以及“哪些人的心需要改变”等。他认为,文学与政治并非泾渭分明,五四运动通过文学革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政治变革。


此次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师生们围绕五四时期的文化现象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罗志田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罗志田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但拓宽了在座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学界理解现代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