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发/Faculty

姓名:黄开发

职称:教授

职务:

学位:文学博士

邮箱:htianshe@126.com

电话: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

黄开发,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9-1997年,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2000 7月,在北师大被评为优秀博士毕业生,留校任教。20259月起受聘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教授。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教育背景

1982.09—1986.06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学学士

1986.09—1989.06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    文学硕士

1997.09—2000.07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专业    文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9.7—1997.8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

2000.7—2025.4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2.3—2003.1        韩国国民大学客座教授

2014.6—2015.8        丹麦奥尔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2025.9—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

周氏兄弟、现代文论、现代文学思潮、现当代散文

人才称号
表彰奖励

1、《培养文学素养与提升审美能力——现代文学经典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北师大高等教

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1.11 月),本人排名第四。

2、作为现代分卷主编参与的《中国散文通史》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优秀成果

特等奖(2014.11 )。

3、作为分卷主编参与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

果二等奖(2020,本人排名第五)。

学术兼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鲁迅研究会理事

《新文学史料》杂志编委

沧州师范学院鲁迅教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社会兼职
科研项目

1、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研究,国家社科项目项目,批准号:18BZW147,2025.3结项(审批:优秀)。

2、文学之用:从启蒙到革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批号 :教外司[2004]176 号。

3 、 2004—2005,“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项目”之子课题 “中国古今散文通史与文学学术史,承担现代部分上,北京师范大学“十五”211 工程重大项目, 2007-2013。

4、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现代分卷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项目。

著作出版

1.《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7月;

2.《文学之用——从启蒙到革命》,独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4 11 月;

3.《中国现代文学初版本图鉴》(上中下,编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8 5 月,第一作者;

4.《周作人研究历史与现状》(独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5 4 月;

5.《周作人精神肖像》(独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5 4 月;

6.《民国苦魂:周作人的精神肖像》(独著),新北市: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013 9 月;

7.《周作人研究九十年》(独著),台北:秀威资讯科技公司 2015 7 月;

8.《中国散文通史·现代卷上》(第一作者),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3 1 月;

9.《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第四卷》(第一作者)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7 1 月;

10.《言志文学思潮研究》(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9 月;

11.《言志文学思潮论稿》(独著),新北市:花木兰出版社 20209月。 

论文发表

代表性论文(按发表时间顺序):

1. 《新时期周作人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0 年第 5 期;

2.《知堂小品散文的文体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 年第 4 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 年第 5 期转载;

3.《周作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学研究》1998 年第 4 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 年第 1 期转载;

4.《九十年代的周作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1998 年第 7 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 4 期转载;

5.《梁启超的文学功用观及其对“五四”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 年第 4 期;

6.《“五四”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生》,《山东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0 期;

7.《沈启无自述》,《新文学史料》2006 年第 1 期;

8.《关于〈沈启无自述〉》,《新文学史料》2006 年第 1 期;

9.《沈启无:人与事》,《鲁迅研究月刊》2006 年第 3 期;

10.《一个晚明小品选本与一次文学思潮》,《文学评论》2006 年第 2 期;

11.《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不用之用”》,《学术研究》2008 年第 8 期;

12.《新文学初版本寻访记》,第一作者,《中国图书评论》2009  1 期,《新华文摘》2009 年第 期转载;

13.《张爱玲、苏青小品文的创作特色及其意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  4 期;

14.《周作人研究的十一部著作》,《中国图书评论》2010 年第 12 期;

15.《近十几年的周作人研究》(上下),《鲁迅研究月刊》2011 年第 3期;

16.《别样的散文史论——刘绪源的〈今文渊源〉,《鲁迅研究月刊》2011 年第 11 期;

17.《30 年来周作人文集的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第 3 期;

18.《〈周作人集外文〉的一处误植及其他》,《鲁迅研究月刊》2012 年第 7 期;

19.《〈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周作人的道路〉序》,《鲁迅研究月刊》2014 年第 3 期;

20.《周作人研究史料工作的成就与问题》,《中山大学学报》2015 年第 2 期;

21.《现代小品文的日常生活书写》,《东岳论丛》2017 年第 1 期;

22.《思想史视野中的周作人对儒家思想的重构——〈周作人与儒家思想的现代困境〉序》,《鲁迅研究月刊》2018 年第 2 期

23.《八道湾十一号的“家务事”与回忆录》,《现代中文学刊》2016 年第 3 期;

24.《论语派作家的政治身份》,《东岳论丛》2018  3 期;

25.《论语派小品文话语的政治意味》,《文艺研究》2019 年第 4 期;

26.《言志派文论的核心概念溯源》,《鲁迅研究月刊》2020 年第 4 期;

27. 《周作人的和平观念与附逆》,首届周作人国际研讨会论文,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报《文化论集》第 55 号;

28.《纯文学观念与现当代散文的体类概念系统》,《学术研究》2022 年第 1 期;

29.《〈孤独者〉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象征》,《东岳论丛》2022  7 期;

30.《中国“报告文学”语义的历史衍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3 年第 5 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转载。

开设课程


招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