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
20
2025.09

作者:
袁敏、韩蕾

新闻 | 重大博雅获评“重庆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案例”一等奖

近日,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通报了“重庆市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结果,重庆大学博雅教育模式凭借鲜明的育人特色与突出的培养成效,成功获评一等奖。

此次评选中,重庆大学共有三个案例斩获殊荣(明月班、弘深、博雅),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标志着重庆大学博雅教育模式进一步获得教育界同行的广泛认可,为西部高校基础文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73AEA

聚焦育人核心,构建整全式培养模式

重庆大学博雅教育自推行以来,始终以“整全、会通、卓越、担当”为核心育人理念,全面落实书院制,打造独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制设计上,创新采用“先通识再专业”的培养路径:低年级阶段实施大类培养,为学生筑牢知识基础、拓宽学术视野;进入高年级后,根据学生兴趣与发展方向,逐步分化为文、史、哲三大专业方向,实现“宽基础”与“精专业”的有机衔接。

同时,坚持以伟大经典为纽带,依托多维度书院管理教育体系、丰富多彩的书院活动,构筑密切交流的师生共同体。为此博雅实施全程导师制,通过“相与问学”的互动模式开展个性化指导,将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在学术成长与人格塑造中同步发展。

1C731

(学生在学习古籍装帧和修复)

立足经典传承,打造“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重庆大学博雅教育以“文明传承、交流和互鉴”为导向,深耕经典文本(Great Books)教学,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内容体系。核心课程围绕“中华文明”“西方文明”“现代社会”三大版块展开,既引导学生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文明脉络与现代社会发展逻辑,培养跨文化视野与批判性思维。

在教材建设方面,博雅不仅形成了适配书院教学的经典导读类教材体系,更延伸打造了“大博雅教育”书系,内容覆盖书院教育、全校人文通识教育及公众人文科普领域,推动人文教育从“书院”走向“校园”“社会”,让经典文化在更广阔范围内发挥育人价值。

CF9C4

(博雅剧社的心理剧演出)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意义生成式”实践路径

为打破传统课堂边界,重庆大学博雅教育创新构筑“经典阅读 + 深度研讨 + 戏剧演绎 + 田野思政”的意义生成式教学模式,让知识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

课堂内,以大量写作研讨配合经典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辨析观点,提升文本释义与学术表达能力;课堂外,依托“博雅剧社”等搭建经典演绎平台,通过戏剧形式重现经典场景、解读文化内涵,依托“尔雅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引导学生通过新媒体实践参与文化空间建设。

此外,还打造民主村、拾己书局等十多个文化创意与实践基地,鼓励学生以项目实践为载体,将经典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经典会通、学以致用”。

AAA50

(来自海内外名校的约70位专任教师)

顺应教育趋势,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相较于传统学科化体系与专业化教育,博雅教育虽属高等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但契合了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宽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培养方向已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

重庆大学作为西部高校代表,在博雅教育实践中“先行先试、因地制宜”:既借鉴国际上“liberal arts education”注重宽口径、小规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理念,又深度继承我国古典“书院”教育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与培养机制。

未来,重庆大学博雅教育将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建成 “中国最好的博雅教育实验基地”“中国西部最好的基础文科人才摇篮”,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人文素养、学术能力与社会担当的拔尖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西部高校力量。

9F4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