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报轮播/Academic News

文字斋讲座第193讲 | 全球南方的遗产实践:拉丁美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系谱与行动方略
日期:2025-04-07 19:40来源: 作者:

文字斋讲座第193讲暨重思人文系列讲座第六讲

全球南方的遗产实践:拉丁美洲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知识系谱与行动方略



主讲人:张青仁(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主持人:孙旭(重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时   间: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15:00-17:00

地   点:重庆大学A区博雅书院报告厅

主   办: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

承   办:重庆大学中文系&文学-人类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张青仁,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人类学与世界民族学、民俗学研究。曾长期在墨西哥恰帕斯州进行田野调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著有《末世太阳:一个墨西哥印第安城镇的变迁、动荡与抗争》《行香走会:北京香会的谱系与生态》,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世界宗教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放时代》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民族主义思潮与本土现代化的兴起构成了当代拉丁美洲非遗保护的基本语境,并决定当代拉美非遗保护的基本特征。拉丁美洲非遗保护试图超越西方遗产观中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分,关注于长期以来被忽视、遮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在通过物质与非物质的联结,实现文化遗产生命力与活力的再造。

拉美国家非遗保护政策,不仅是对地方社区活态文化传统的保护,更与国家主权和区域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拉美国家通过非遗保护推动社会整体发展与进步,实现本土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多样性是拉美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基本面向。这不仅表现在制度层面上对区域社会不同族群、不同阶层、不同地域活态文化传统的关注,更通过对非遗保护场域开放性的建构与多元主体的包容,重构拉美社会多样性的生境,实现社会活力的再造。诞生于拉丁美洲本土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表达着一种全球南方的遗产观与保护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