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斋讲座第一百八十五讲
暨“弘道:重大哲学名家讲坛”第十七讲
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
主讲人:
张浩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授)
评议人:
唐杰(重庆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主持人:
谢利民(重庆大学哲学系 副教授)
时间:
2024年12月20日(星期五)19:00-21:00
地点:
重庆大学A区 博雅书院学术报告厅
讲座内容简介
意向性被胡塞尔称为现象学的“起点概念和基本概念”,却被海德格尔视为胡塞尔现象学之“非现象学性”的典型症候。海式理由有二:胡塞尔的意向性仅仅关乎意识这种存在者,而无涉存在本身;胡塞尔的意向性限于理论行为,未及实践行为,遑论原初在世。张浩军教授此番讲演恰有两个重点:其一,通过深入分析胡塞尔意向性的“noesis-noema”结构,规避布伦塔诺式的心理主义解读;其二,通过引入操作意向性(fungierende Intentionalität)概念,将胡塞尔的意向性与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及梅洛-庞蒂的身体意向性关联起来,破除对胡塞尔的理论化局限的刻板印象。
主讲人
张浩军,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院访问学者(2011-2012),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2014-2015),主要从事现象学、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比较研究。著有《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2010),译有《论移情问题》(2014)、《胡塞尔的逻辑学》(2021)、《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2021)、《现象学导论》(2021)等,主编教材《西方文明通论》(2023),在 Husserl Studies、《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兼任《东亚哲学杂志》( East 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主编(之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学术职务。
评议人
唐杰,浙江临安人,西方哲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2009-2010),主要从事亚里士多德、现象学和早期分析哲学研究。
主持人
谢利民,哲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象学与第一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访问学者(2014-2016),主要从事现象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