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为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创新突破、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深远影响,2023年春季学期,博雅学院研究生一支部紧紧围绕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深入开展学习,支部各党员同志结合学科知识,从不同切入点深入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明晰内涵:支部书记讲党课,详释何为“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使支部同志更好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3月2日,支部书记肖馨瑶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为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首先,肖馨瑶讲解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论述。随后,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可看作是对西方现代化与现代性带来的若干问题和困境的反思和回应,进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维度进行了总结。她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突出的是中国的治理方式,中国式现代化中有关共同富裕、和平发展的内涵则从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关系层面回应了西方现代化的问题,而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强调最终从哲学与思想层面回应了西方现代性带来的困境与危机。
察鉴世界之势:从资本主义危机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
3月30日,支部开展了以“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危机”为题的主题党日学习,从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和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充满了“原罪”,通过对比其道路的危机与局限性,可以更加明晰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优越性。首先,领学人武文强讲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力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危机。紧接着,孙文琪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华文化立场,讲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智慧,并认为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世界意义。
研读经典之文:以梁漱溟视角看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且还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而为何强调精神文明建设? 5月4日,支部开展了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我思——读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学习。支部副书记李杨结合自身的史学背景,用百年前梁漱溟有关“文化翻身论”的重要思考,引出了对待西方主导的现代性应持的态度,并认为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落实到具体的社会治理层面这一问题,李杨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摘编,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后,通过学习温铁军教授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视频,各位同志更深刻地理解到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农村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密切关系。
发挥专业之才:从古今妇女问题看中国式现代化
研究生一支部由道德政治、法律与哲学、政经法、中国史、哲学等不同专业学生构成,在日常的学习中,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成员跨学科背景优势,鼓励大家发挥专业特长,将专业所学融合进支部的日常学习当中。6月8日,支部多位同志从各自专业方向和兴趣点出发,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古今妇女问题:政治、社会和思潮”为题展开深入学习与讨论。道德政治、法律与哲学专业博士生李汶芮首先以“女权主义:理论与现实”为题进行讲解。李汶芮回顾了女权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讲解了女权主义政治理论的三大传统,认为女权主义作为话语就是让弱者能看路,有话说,去行动。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潘卓以“唐宋变革间女性地位的变化”为题,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宋代妇女社会活动的原因。随后,她和大家分享了从历次妇代会工作报告文本看党对妇女的社会关怀面的变迁。中国史研究生王豪凯以“自主: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婚姻法案运作的台前幕后”为题作分享,回应了近代妇女问题;进而,他又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涉家暴离婚案件”为题,引出了对于现代妇女问题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学期开展的系列党日学习,立足二十大精神,结合学生党员特点与专业知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提升了支部同志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站位,切实增强了党员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未来,博雅学院研究生一支部将持续开展系列主题党日学习,加强支部全体同志的党性教育,从而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