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晚,重庆大学中文系“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举行“思想、文艺与政治的交响:重访浪漫主义”读书会第一次讨论。本次研读主题为“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主要围绕以赛亚·伯林的《浪漫主义的根源》(The Roots of Romanticism)展开。本次读书会由中心副主任张振老师主持,崔文骏老师领读,2023级硕士生谢姗姗、2024级博士生黄思睿导读,中心主任金浪教授、中心成员阮芸妍老师、石磊老师及石绘老师,以及二十余名本科及研究生参与研读讨论。
张振老师首先对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参与表示欢迎,并对研究中心第五期读书会主题“浪漫主义”的选取初衷做出说明,提示同学们借助浪漫主义的视角持续拓宽理论视野。
接下来进入导读环节。《浪漫主义的根源》是一部深刻探讨浪漫主义对西方世界思想、情感和行为影响的作品,谢姗姗首先指出,伯林之意旨不在定义浪漫主义,而是分析其作为一场社会思潮和思想革命的本质。本书更为强调的是从启蒙运动到浪漫主义的价值观转变如何深刻影响19和20世纪的政治现实。谢姗姗以此为原点围绕着伯林其人的治学方法与个人经历展开导读。伯林对启蒙主义运动当中哲学倾向的简化突出体现了他从复杂的现实表象中提取出支配时代思想的“模式”这一治学方式,基于此种方式,伯林认为浪漫主义的真正思想内核应回溯至17和18世纪的德国,并列举了哈曼、赫尔德和康德等思想家对浪漫主义形成的重要影响。由此,伯林认为浪漫主义的根源在于人能够自由选择的意志与对事物存在结构性的全然否认,至此伯林对浪漫主义的研究实际上指向他本人的自由主义立场。此外,谢姗姗还就伯林书中展现的对20世纪当中政治非理性因素的回溯进行了简要介绍。伯林认为浪漫主义否认了人类之间存在统一的理想,从而为极权思想埋下种子,进而强调了自由主义政体在调和不同“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中的作用。
谢姗姗导读
学界对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定位是单一的还是多歧的?他们的论述以什么主线展开?黄思睿在导读中首先对比分析了卡西尔、彼得·盖伊、伯林、波考克和达恩顿等人对启蒙运动的定位,以及洛夫乔伊、韦勒克、艾布斯拉姆、柏林、拜泽尔和萨弗兰斯基等人对浪漫主义的定位,并指出伯林对浪漫主义反对启蒙主义(西方传统)三支柱的独特思考。接着,他指出伯林对浪漫主义的认识是从对自由概念的思考发展出来的,1952年伯林的自由主义自由和浪漫主义自由两个概念在后来发展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个概念。伯林声称他得到贡斯当的启发,贡斯当对消极自由的捍卫背后有对西方现代社会以贸易代替战争的思考,但之后西方现代社会并没有实现这一点。伯林不再以自然权利这一套论述为自由主义辩护,而是以历史和多元论的方式展开。然后黄思睿讨论了伯林对西方理性主义的反思,他介绍了伯林从逻辑实证主义转向观念史的学术历程,并强调伯林对西方理性主义三支柱的认识来自他对牛顿后启蒙运动的研究,而伯林对西方理性主义的反思来自对极权主义的思考,这在当时是一股潮流。他还介绍了后来研究界对浪漫主义与理性关系讨论的展开,以及康吉莱姆独特的包容错误的理性主义观念。最后,他认为AI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和科学挑战了以往的理性主义,并指出科学也是有文明性的。
黄思睿导读
崔文骏老师点评了两位同学的导读后,以本书的内部分析和浪漫主义在中国的问题为主题展开了领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他指出伯林颠覆了对浪漫主义的刻板印象,其论述挑战了把卢梭当做浪漫主义之父的认知,展现出独特的广度。伯林观点的妙处体现于在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之外,在时间维度展现了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联系:启蒙运动后的宗教需求缺口被浪漫主义吸收,而休谟等人构成了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过渡环节;伯林也在空间维度即国别(德国的政治现实和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维度论述了浪漫主义的起源。崔老师接下来以赫尔德为例讨论了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关联,并以冯至、章太炎、鲁迅和周作人为例讨论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的问题。
崔文骏老师领读
在自由讨论环节,同学们轮流分享了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感想和思考。同学们的发言中涉及了伯林的文风、是否从结果找答案、为什么浪漫主义发生在德国而非意大利、西方名词与中国研究的关系等问题,其中既有对柏林本身论述的讨论,也有对浪漫主义的思考。
交流讨论环节
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与提问,崔文骏老师首先进行了整体的回应,并就其中某些重要话题进行了延伸。随后,其他老师们也陆续加入了读书会的讨论。石磊老师从伯林作为思想家而非学问家的身份出发提示同学们在阅读书目时保持对书中观点的质疑,并对比了伯林与其他思想家对浪漫主义看法的相左之处,指出伯林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实际上是为其思想主张寻求理论资源。
石绘老师对石磊老师的发言进行接续讨论,强调伯林书中存在对启蒙运动的过度简化理解,并通过对柏拉图、康德等人思想的阐释讨论了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随后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各位老师的积极回应。张振老师从哲学层面对伯林书中没有充分阐释的非理性因素讨论做出补充,通过梳理从康德到谢林与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脉络明确有机论将浪漫主义思想引入到自然哲学层面的讨论。
最后,研究中心主任金浪老师进行本次读书会小结,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文本时应首先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在掌握了作者意图之后再对文本进行延展,而伯林在书中留下的诸多思想观念上的缺口则为同学们后续的阅读探索打开一扇大门。
张振老师、石绘老师、金浪老师、石磊老师发言
本次读书会通过研读《浪漫主义的根源》,使同学们对浪漫主义的发展脉络和以赛亚·伯林的思想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11月的第二次研读,将由石磊老师领读另一部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欢迎各位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和参与。
撰稿 :黄思睿、谢姗姗
审校 :崔文骏
编辑 :刘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