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学术论坛
语文学与现代思想的历史构型:跨区域比较的视野
重庆大学 2025年10月25—26日
Ideas and Methods
Philology and Histo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odern Thought:
A Cross-regional Comparison
- International Summit Forum -
Chongqing University October 25th-26th, 2025
在世界范围内,如何认识古今之变的区域性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思想认知传统,乃是值得不断重返的重要学术议题。从语文学出发理解这一议题,并非简单确证不同区域知识传统与生存经验之差异化构造,而是试图在“现代”这一人类历史的共同命运之下,重新把握现代文明的不同知识构型。概而言之,语文学作为古典学术的知识生产路径,在现代思想的创生过程中,一方面遭遇哲学/理论凸显带来的认识论挑战,另一方面也以曲折的方式参与其形构过程。语文学与现代思想的复杂纠葛是我们重新认识不同区域之现代文明经验的关键视点。与此同时,由于现代文明经验在不同区域的形构历程先后有别,语文学作为一种学术方法,通过跨区域传播在不同文明体内部带动了面目各异的思想与社会变动。在此意义上,从跨区域的比较视野考察语文学与现代思想的多重关系,不仅能够深度追索古典-现代之历时构型的区域差异,而且可以整体把握古典-现代之共时传输的区域关联。毫无疑问,由此对古典-现代之区域差异与关联的再思考,包含重省现代文明之结构与机理的认知能量。基于上述理解,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决定召开“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学术论坛,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从不同区域的文明经验与思想传统出发,共同探讨这一当代学术的前沿议题。
会议日程安排




与会学者
道坂昭廣 (Akihiro Michisaka) |
京都大学人间・环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讲座教授 |
|
|
冯胜利: (Feng Shengli) |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章黄学术思想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
|
|
弗兰克: (Susanne Frank) |
德国洪堡大学东斯拉夫文学与文化教授, 斯拉夫语与匈牙利语研究部主任 |
|
|
戈米德: (Bruno Gomide) |
巴西圣保罗大学俄国文学系教授,巴西比较文学协会俄罗斯文学委员会主任 |
|
|
耿幼壮: (Geng Youzhuang)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荣休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
|
|
贡布莱希特: (Hans Ulrich Gumbrecht) |
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法语与意大利语文学荣休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
|
郝岚: (Hao Lan) |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
|
|
柯马丁: (Martin Kern) |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美国哲学院院士,美国亚洲学会前主席 |
|
|
李焯然: (Lee Cheuk-yin) |
新加坡国立大学荣休教授、中文系主任及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文莱大学亚洲研究所资深教授 |
|
|
刘纪蕙: (Liu Jihui) |
台湾阳明交通大学荣休教授及文化研究国际中心主任 |
|
|
莫斯特: (Glenn Most) |
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柏林)研究员,美国哲学院院士 |
|
|
珀蒂: (Daniel Petit) |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印欧语言学系教授,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
|
|
沈国威: (Shin Kokui) |
日本关西大学荣休教授及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 |
|
|
特里安: (Andrei Terian) |
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副校长,罗马尼亚文学系教授 |
|
|
提哈诺夫: (Galin Tihanov) |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
|
|
托马斯: (Richard F. Thomas) |
美国哈佛大学古典学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
|
|
叶翰: (Hans van Ess) |
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系教授,德国美因茨科学与文学院院士,马克斯·韦伯基金会主席,慕尼黑大学前副校长 |
|
|
张哲俊: (Zhang Zhejun)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召集人:方维规教授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协办:重庆大学世界文学与思想史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