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4日,博雅学院师生在副院长唐杰的带领下在山西忻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研学活动。太行之巅,长城脚下,忻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三晋北疆名城”,历史文化氤氲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里,浓郁深厚的晋北民俗风情文化,俯仰可拾的古代建筑、遗址、遗迹,富于地方特色的指尖上的奇葩,面食之乡、杂粮之都的独特风味,共同打造出一张张忻州历史文化的金色名片,散发出无限的魅力与光芒。
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置身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研学团行走在殊像寺、万佛阁、塔院寺、显通寺之间,不仅领略到气势磅礴、壮丽巍峨的北国高山自然风光,也在细致深入之讲解的引导下走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以实地调研、切身体验去了解中国传统佛寺的形貌布局特征及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蕴,阅览了中国佛教史、文化史的光辉一页,认识到五台山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乃至走向世界的载体,红色文化经此传递,更为之增添风采。繁峙县憨山文化旅游景区的国宝艺术馆,依托于多样化现代技术,生动地再现了五台山及周边景点和山西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博雅师生重点了解了繁峙县岩山寺、公主寺、秘密寺、三圣寺、正觉寺、琉璃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伫立千年的古建筑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国宝”,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于唐大中十一年重建。其中,文殊殿坐北向南,殿内绘像充分反映了中国早期塑像的艺术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区域与民族间的融合过程。周围殿墙上有明宣德五年绘制的罗汉笔画,看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外,文殊殿在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大跨度八字柁架是早期建筑依存中的孤例,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寺院最高处的东大殿是我国现存仅四座的唐代建筑中,形制等级标准最高,规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殿内内槽眼壁和明间佛座后,保存有唐代笔画六十平方米,对于了解唐及其以前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其中以东大殿最为瑰宝,其能幸存至如今仍使人不胜唏嘘,感之潸然。
始建于公元前215年的忻州古城迄今为止已经有了1800多年的历史,晋北民俗文化、佛教文化、晋商文化是其显著特点,古城大致分为秀容书院、商业街区两大活动区。秀容书院在保留古书院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缮,既可以看到建筑当年的原貌及其场所分布情况,同时又在其中开辟历史讲解区以及休息区,有助于游客进一步了解忻州古城的历史沿革。商业街区则较为热闹繁华,主要售卖各种特色美食、工艺美术品,同时也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整座古城既有现代化设计,又保留了部分古城原貌,既有人头攒动的闹市区,又有清净自然的风景区,是忻州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聚集最多,最为热闹的景点之一。
指尖上的奇葩——民间工艺
忻州,黄土地上的文化绿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刺绣、金银器、金石等手工艺品,是这片黄土地上的靓丽名片。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全市手工艺制作者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新理念,开展创作活动,委忻州手工艺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将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晋绣,山西民间刺绣瑰宝,是山西民间流传下来的纯手工技艺的艺术品。繁峙刺绣以花色繁多、色彩艳丽、粗犷豪放为主要特点,极具地方特色。金银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繁峙银器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工序复杂。主要有鎏金、模冲、錾花、镂空、掐丝、镶嵌、炸珠、焊接、铆接、熔铸等方法和技艺。制品有礼乐器、生活用具、佩饰和各种陈设器,也有宗教文物中的佛像、龛塔、供器等。金石文化是指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和艺术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金石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代和西周时期。山西境内发现的大量金石文物,如刻有铭文的青铜器、石刻碑文等,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依托于天然的自然优势,忻州着力打造金石雕刻产业链,致力于生产别致新颖的黄金石文化艺术品。在众多手工艺品中,我们看到了手工艺者“以匠心致创新,以初心致未来”的决心,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希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
舌尖上的忻州——饮食文化
忻州的饮食文化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此次研学,我们重点了解了忻州的杂粮文化与黄酒文化。忻州作为山西杂粮的主产区,种植杂粮15大类600余种。中国亚麻籽油之乡、甜糯玉米之乡、红芸豆之乡、藜麦之乡、甘甜红薯之乡、高粱莜麦之乡、黍米之乡分别位于忻州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静乐县、忻府区、宁武县、繁峙县。这些杂粮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也是忻州独特的传统食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忻州的杂粮面食制作工艺独特,如刀削面、拌面等,以粗粮为主要原料,口感韧劲十足,富有嚼劲。此外,忻州还有许多传统的杂粮糕点和点心,如杂粮糕、杂粮馒头等,制作精细,口味独特。除了杂粮食品,忻州的杂粮文化还体现在与杂粮相关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中。例如,在农历正月初八的杂粮节,人们会用杂粮制作各种祭品,以祈求丰收和幸福。此外,忻州还有一些传统的杂粮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杂粮磨坊的表演和杂粮制作的技艺传承等。
代州黄酒有着1000多年的酿造历史,流传有“南绍北代”的民谣,因此代州可谓是北派黄酒的代表。代州黄酒主要以黍米为原理,酿造用水来自于滹沱河,酿造程序主要包括选料、制曲、发酵、熟化、熬制、炒制、成酒等,高品质的原料与高水平的技艺共同造就了代州黄酒的独特口感。此外,代州黄酒具有暖胃健脑、舒筋活血、消除疲劳等多重功效,亦酒亦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州黄酒的制作工艺严格遵循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注重工序和时间的控制,保持了传统的酿造技艺。其次,代州黄酒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天然发酵,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保持了黄酒的纯正和原汁原味。此外,代州黄酒也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紧密相关。在重要的节日和喜庆场合,人们常常会以代州黄酒作为酒宴的主要饮品,以祝福和庆贺。此外,代州黄酒还与当地的传统美食相结合,如代州黄酒鸡、黄酒糕等,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行走在大美忻州的土地上,浸润于晋北文化的神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生长于忻州的宗教、古建筑、手工艺、饮食等传统文化,感受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历史积淀与智慧传承。让我们携手同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让古老智慧与科技共舞,让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