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11-21 | 来源: | 作者:
主 讲 人:龚浩群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时 间:2017年11月24日(周五)19:30-21:30 地 点: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 主讲人简介: 龚浩群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她在泰国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有较深的积累,并在向美国研究方面拓展。她于2005年从北京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工作,2012年至今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她曾访问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2003-2004)、哈佛大学人类学系(2010-2011)、荷兰莱顿国际亚洲研究所(2015-2016)。 她的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和海外民族志方法,目前的研究兴趣为美国地方社会的公共性、泰国中产阶层的禅修实践、中国游客在泰国的文化体验以及汉语教学志愿者的海外经历。代表作包括《信徒与公民:泰国曲乡的政治民族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以及期刊论文“清教的流变:美国东镇一位神教会的约定、政体及其现代转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变动之林:当代泰国公民身份的重构”(《开放时代》),“文化间性与学科认同:基于人类学泰国研究经验的方法论反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 讲座内容简介: 近十五年来,随着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学者们开始进行方法论层面的反思和探讨。其中,对于中国人类学者的主体意识的强调,对自我与他者的文化间性的论述,对于海外研究当中如何跨越文化与社会边界的讨论,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当代海外社会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视角。但是,仅仅从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关系中讨论海外民族志研究的方法论,将可能遮蔽世界历史进程中多主体参与的动态格局,将自我与他者所承受的社会力量简单化,从而限制海外民族志研究的想象力和解释力。基于对自身的泰国研究经验的再反思以及对近年来国内学界涌现的海外民族志研究案例的分析,演讲人试图在倡导海外民族志研究者与对象国的本土学者之间的文化间性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三角的方法论模型,即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视角中引入第三方,通过对多元的关系性力量的解析,为实现微观研究的超越性提供方法论参考。 欢迎校内外师生参与讲座并提问交流!
主 讲 人:龚浩群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时 间:2017年11月24日(周五)19:30-21:30
地 点:重庆大学A区文字斋报告厅
主办单位: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
主讲人简介:
龚浩群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她在泰国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有较深的积累,并在向美国研究方面拓展。她于2005年从北京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工作,2012年至今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她曾访问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2003-2004)、哈佛大学人类学系(2010-2011)、荷兰莱顿国际亚洲研究所(2015-2016)。
她的研究方向为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和海外民族志方法,目前的研究兴趣为美国地方社会的公共性、泰国中产阶层的禅修实践、中国游客在泰国的文化体验以及汉语教学志愿者的海外经历。代表作包括《信徒与公民:泰国曲乡的政治民族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以及期刊论文“清教的流变:美国东镇一位神教会的约定、政体及其现代转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变动之林:当代泰国公民身份的重构”(《开放时代》),“文化间性与学科认同:基于人类学泰国研究经验的方法论反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
讲座内容简介:
近十五年来,随着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学者们开始进行方法论层面的反思和探讨。其中,对于中国人类学者的主体意识的强调,对自我与他者的文化间性的论述,对于海外研究当中如何跨越文化与社会边界的讨论,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当代海外社会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视角。但是,仅仅从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关系中讨论海外民族志研究的方法论,将可能遮蔽世界历史进程中多主体参与的动态格局,将自我与他者所承受的社会力量简单化,从而限制海外民族志研究的想象力和解释力。基于对自身的泰国研究经验的再反思以及对近年来国内学界涌现的海外民族志研究案例的分析,演讲人试图在倡导海外民族志研究者与对象国的本土学者之间的文化间性的基础上,构建文化三角的方法论模型,即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视角中引入第三方,通过对多元的关系性力量的解析,为实现微观研究的超越性提供方法论参考。
欢迎校内外师生参与讲座并提问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