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由我院黄瑞成教授领衔、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授课的“文明经典”课程成功入选。这是我院第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标志着人文通识课程体系、课程团队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果、迈向新台阶。

《文明经典》课程教材
“文明经典”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人文通识核心课程,分为文明经典A、文明经典B两个系列,每年覆盖约6500名学生。课程秉持“文明以止 立德树人”的理念,以经典阅读促进文化育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外文明经典,提升文化素养、知识视野、思想格局,涵育家国情怀。课程特色鲜明:
一是课程思政立意创新。以中西文明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在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凸显中华文明特质,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和世界大势、校准人生坐标,实现使命驱动。强调全球视野、文明互鉴、文化自信。
二是教学方法创新。构筑交互式教学内容与设计,实现浸润式学习和过程性评价。通过讨论班、读书报告、汇报展示等教学环节,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培养跨界融合学习与实践、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创新、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
三是课程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学校设置人文通识核心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学院设置课程工作组、召集人、经典导师、助理讲师、集体备课、教研例会等综合机制,以及管理培训系统、跨终端在线课程平台等设施,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和运行。

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研讨
课程团队从2011年始为全校开设人文通识选修课,2015年以来又开设通识核心课“大学国文”,在经典选编、教学模式、课程组织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2021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实施大类培养,博雅教学团队正式为全校开设“文明经典”课,截止2025年春季学期共计覆盖本科生38519人。
“文明经典”课程的建设和运行得到了学校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本科生院精心组织管理运行和质量督导,图书馆为全体同学提供经典阅读文本,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教师和助理讲师提供专题培训。多个部门都为“文明经典”的系统教育工程倾注了心血。这期间,博雅学院全体教师更是以担当奉献、服务全局为旗帜,全力投入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合力承担这一量大面广的全校性教学任务。

学生在讨论班上发言
课程运行以来,学生反馈良好,通识教育界同行认可度高。2022年6月和2024年6月,两次覆盖四千多名学生的匿名调查问卷显示,对“文明经典”课程总体正面肯定率达80%。在近年历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大会”上,“文明经典”课作为经典阅读类课程的代表而广受瞩目,获得国内外专家同行高度肯定。
2023年8月开始,课程配套系列教材陆续出版,包含服务于文明经典A\B课的《文明经典(一)》《文明经典(二)》导读教材,以及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的《文明经典:通识写作》。此外,针对专书经典的导读教材也将陆续面世,如《<荷马史诗>精读》《四书讲论》《<史记>讲要》《<世说新语>导读》等。
课程建设期间,由中文系金浪教授领衔,成功申报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024);由博雅学院唐杰副院长牵头申报,获评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4)、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2024)、重庆市“大思政”文化育人典型案例一等奖(2023)。课程团队多人承担重庆市重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研论文,团队还获评重庆大学“先进基层教学组织”、“优秀跨学科教学组织”等荣誉。

2023年4月,第六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文明经典”课程团队,始终致力于在全校营造读书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例如举办校长书单“读书沙龙”、承办央视诗词大会重庆大学选拔赛等,助力“书香校园”建设。依托这一大规模公共课,还不断涌现出明星教师,先后4人次走上央视“百家讲坛”,1人获评教育部网络教育名师,建设了4个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4人获重庆市教学比赛奖项,其中2人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目前,人工智能赋能“文明经典”的智慧课程已经开始教学试点,课程团队将以本次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为契机,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持续优化,加强团队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人才培养的实质性改革成效,形成持久性的教学示范效应。树西南风声、领时代风尚,努力打造好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