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下午,重庆大学文字斋讲座第一百八十六讲暨“弘道:重大哲学名家讲坛”第十八讲,在博雅书院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重庆大学哲学系、古典文明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承办。
讲座主题为“雅斯贝尔斯及其历史哲学”,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李雪涛主讲。重庆大学哲学系张文涛教授主持,谢利民副教授、朱成明副教授、董成龙副教授与谈,学院数十名师生参与研讨交流。

本次讲座聚焦于雅斯贝尔斯的实存哲学、轴心时代的内在关联。讲座伊始,李雪涛教授借助大量历史照片,呈现了雅斯贝尔斯研究重心的曲折变化。随后,李雪涛教授简要介绍了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核心,也就是实存哲学(Existenzphilosophie)。实存哲学以个体的生存体验为起点,试图帮助个体澄明与死等生存事实的关系,从而超越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在这一部分,李雪涛教授强调了雅斯贝尔斯的“临界境况”(Grenzsituationen)概念。所谓的“临界境况”,指的是死亡、罪责等境况,它会让人严肃地思考“超越”(Transzendenz)具体概念、逻辑的可能性。此外,李雪涛教授还论述了实存哲学涉及的主客体分裂(Subjekt-Objekt-Spaltung)、统摄(Das Umgreifende)等问题。

在论述实存哲学后,李雪涛教授引入了历史研究的“交往”(Kommunikation)观念。通过交往,人类的历史成为一体。以轴心时代(Achsenzeit)为例,轴心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借助交往,超越民族、文化的地域主义,进而形成一个普遍的整体。值得注意的是,交往与先前所述的实存哲学息息相关。这种相关性表现为,历史的问题也是人之存在(Menschsein)的问题:个人的自由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实现,而“交往”又将个人与他人联系起来。
最后,李雪涛教授论述了轴心时代及哲学构想的当代价值。一是重思全球史。历史从轴心时代起获得了唯一的结构,在技术时代破坏传统世界图景时,重思轴心时代、恢复整全思维显得尤其重要,而雅斯贝尔斯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二是理解东西方的动态关系。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内部蕴含着去欧洲中心主义思想,而罗哲海等学者从规范性视角解读轴心时代,则为轴心时代理论投入了全人类的、面向未来的世界关怀。三是让哲学更具开放性。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不是“普世哲学”,而是“世界哲学”;如同轴心时代,当下的哲学也应积极向自身以外的哲学敞开,通过跨文化互动,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具有全球性的理论。



在与谈环节,谢利民副教授认为:雅斯贝尔身处于后黑格尔主义的潮流中,他的意图却并非返回黑格尔,而是返回黑格尔以前的康德。
朱成明副教授认为:雅斯贝尔斯的思想出发点是笛卡尔以来的主客分裂,而应对手段类似于团契,它要求深入到灵魂的共同体里,是非常深刻的。
董成龙副教授介绍了李老师的文史哲背景,提醒大家要跟随研究对象去阅读书目。

张文涛教授最后做了补充:如今,历史仍有具体目标,已经难以令人信服了。但雅斯贝尔斯对中国学人的影响巨大,不突破雅斯贝尔斯,我们难以突破自身。沃格林认为没有一体的轴心,文明是孤立的,这表明,历史的起点是未定的。轴心时代服务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目的,因而更多是理论上的构造。

在讲座中,李雪涛教授提及诗人冯至对雅斯贝尔斯的化用,“有同样的警醒在我们的心头,是同样的运命在我们的肩头”(第7首十四行诗)。诗句体现了交汇与共通,而这也是学术的魅力。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