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下午,重庆大学文字斋讲座第一百八十讲暨美学与文艺批评系列讲座第十五讲“全景画、灵魂摄影与近代中国的宇宙媒介”在博雅书院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重庆大学中文系、重庆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承办,邀请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唐宏峰研究员主讲。讲座由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金浪主持,吸引了三十余名来自校内外的师生参与。
首先,唐宏峰老师通过“宇宙媒介”这一核心概念来揭明自己的问题意识。“宇宙技术”是一种可以起到中介连通作用的理想技术形态,宇宙秩序和道德秩序可以通过这一技术达至统一。而“媒介”则指向人与其周身环境,环境的有机性能够产生一种道德情感,进而产生道德义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语境中,种种新式技术条件融合传统中国的“仁”“气”“齐物”等儒道思想,形成了一种更为深刻的宇宙媒介观念。正是从这一观察出发,唐宏峰老师展开了对近代摄影、显微镜和全景画等虚拟影像媒介影响的讨论。她指出,这些媒介的引入给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身心经验和思考方式,促使他们从一种新的视野对中国儒道传统展开了批判性继承和发展,而宇宙媒介带来的思想启发也构成了他们政治哲学基础的一部分。
随后,唐宏峰老师以康有为作为具体案例详细阐释了其“显微镜年”的经验。她强调,康有为在三十岁观看显微镜的经历非常重要。对康有为来说,显微镜可以扩大和缩小影相,这便于观察对象,却并不改变对象的实质。同时,事物的大小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给康有为带来了一种“齐物”的共通感,启发了康有为对《大同书》的构想。借由新的视觉媒介带来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视野,康有为思考人类社会,从共通感走向政治乌托邦,一方面复苏儒家的“不忍之心”与“大同世界”,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这种思想和感受全新的物质基础。
紧接着,唐宏峰老师还论述了全景画这一视觉媒介为康有为等一众知识分子所带来的共通感体验。全景画是19世纪欧洲非常流行的图像类型与视觉装置,因其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而风靡一时。唐宏峰老师认为,全景画模糊了现实与再现、实体与符号的区别,给人以物理感受上的冲击。在康有为心中,这与“大小齐同之理”的显微镜视觉是相通的。而类似的感受同时影响了有如邹代钧、曾纪泽等近代知识分子。此外,唐宏峰老师还谈到了以太、电影等诸类宇宙媒介的引入情况。
互动环节中,在场师生积极提问,就宇宙媒介概念的使用及其延展性、宇宙媒介的未来、康有为的共通感落实到政治行动的关联性等问题展开了交流,唐宏峰老师一一提供了富有启发的解答。她表示,共通感提示出一种多元差异基础之上的“同”,这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宇宙媒介性的未来。随后,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与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作为一次跨学科研究的学术盛宴,展现了从媒介技术出发对艺术学、文学、思想史、政治学等领域的激发。重庆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中心致力于以学术活动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发展,为师生们的思想交流搭建对话平台,今后还将继续举办系列讲座,敬请各位师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