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特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特色 > 正文 >
25
2022.10

作者:

博雅剧社专访 | “戏剧是走出自我、理解他者的绝佳方式”

博雅剧社专访:

“戏剧是走出自我、理解他者的绝佳方式”


编者按:

   博雅剧社成立于2016年,由博雅学院2013级学生苏心、雷天籁等发起,指导老师为金浪老师。剧社依托博雅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致力于用戏剧艺术实践的方式探寻博雅文化理念。自成立以来,博雅剧社带来了大量精品创作,将人类文明中的经典用舞台形式呈现,曾排演过丁西林的《酒后》、曹禺的《雷雨》,阿里斯托芬的《公民大会妇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及鲁迅的《伤逝》《示众》等作品。其中,博雅剧社排演的心理剧《139号》获首届重庆大学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气球》2022年荣获重庆大学第二届心理剧大赛一等奖,全国百佳剧目。那么,博雅剧社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它秉承的理念与博雅教育有何关系?为此,我们对金浪老师和石紫嫣同学进行了专访。


(博雅剧社排演的心理剧《气球》荣获“2022年全国百佳剧目”)


“博雅”和“美育”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Q

博雅剧社当时是怎么成立的?

金浪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并非博雅剧社的发起人,而只是一个“托管人”。博雅剧社的发起人是博雅学院首届(2013级)学生苏心、雷天籁等几位同学,据我所知,他们在大三时(也就是2016年)发起成立了剧社,而另一个社团文渊阁,其实也是由他们当时这些学生建立的。一开始他们的排剧活动是挂靠在文渊阁社团下面的,后来独立出来,发展为了博雅剧社。所以,博雅剧社可以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社团,它是由学生发起,学生组织运行的,同时它也是博雅学院学生借助戏剧践行博雅精神的一种实践。


C83E


(博雅剧社指导老师金浪)


Q

博雅剧社从之前到现在是否有变化,具体又是如何践行博雅精神的?

金浪: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解释一下什么是“博雅”。“博雅”的英文是Liberal Arts,从英文看,这个词与“自由”有关,但这种“自由”并非现代政治权利意义上的“自由”,而是指人的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完整。在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这其实已然成为教育最迫切的目标。博雅学院推行的经典阅读,便旨在通过与伟大心灵的对话,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自由,培养其完整的人格。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往往过分强调分数和GPA的校园氛围中,还有一群对戏剧感兴趣的学生,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聚在一起去做一件纯粹的事情,这难道不是追求心灵自由、灵魂完整的方式吗?可见,博雅剧社之所以冠名“博雅”,不仅仅是因为它发源于博雅学院,更在于它是践行“博雅精神”的一种实践形式。


当然,博雅剧社自2016年创立以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也经历了低谷,后来又有了中兴——这往往跟剧社的核心人物有很大关系,比如石紫嫣的前一任社长张玉芬,对于剧社的中兴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她身上我也再次看到了剧社初代创建者们的那种发自肺腑的热爱和忘我投入的精神。所以,我也总是跟剧社核心成员反复强调剧社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排演了多少出剧,而是要传承博雅精神,注意社团成员的“传帮带”。这一届(2022学年)取得的成绩,其实就是这种“传帮带”结出来的果实。

AF20


(2016年,拍摄《为了我们的时代》宣传片,同学们在此基础上筹划成立博雅剧社。图为剧照)


Q

博雅剧社与学院本身的美育理念在您看来是否有所关联?

金浪: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水平。2020年,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美育再度成为教育界的热点。但我们说博雅剧社在践行美育、推行美育,并不是在蹭热点,而是我们在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与国家教育政策方向发生了契合——这当然也是对我们的莫大鼓励。


谈到美育,不能不提席勒,他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剧作家,是德国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席勒有一本书叫《审美教育书简》,这本书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美育。席勒认为,无论是在听凭感性冲动的野蛮状态中,还是在过度理性化的理性国家中,人都不是自由的,他或者成为欲望的奴隶,或者成为理性的奴隶,惟有在美的王国中,人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美育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通过美来培育人的完整人格,实现人的心灵自由,这不是与我们前面说的博雅精神存在天然的契合吗?在剧社这里,“博雅”和“美育”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而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戏剧又是施行美育的绝佳路径。可能有人会质疑,博雅学院又不是电影学院,专业的事难道不应该是专业的人去做么?但是,从美育角度来看,博雅剧社的排戏、演戏与其说追求的是专业性,不如说是对排戏、演戏过程的重视。戏剧,天然就是走出自我、理解他者的绝佳方式。你演一个角色,你就会去揣摩他,让自己变成他;你看一出戏,你也是在以移情的方式与角色实现情感上的共鸣。


从哲学上来讲,戏剧是自我与他者遭遇的时刻。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自我的成熟必须通过走向世界来实现,走出自我,走向他者,这本身就是一出戏,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的自我的戏剧。而从更为实际的层面来说,排演一出戏,需要团队的合作,需要与他人打交道,需要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这同样是走出自我、理解他人的方式。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戏剧都有益于自我的成长:走进他人,理解他人,同时也是自我的成熟与完善。

D3F1D

(多年来博雅剧社创作和排演过从古装剧到先锋剧的各种类型剧目)


不忘初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Q

您获评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当时为何选择成为博雅剧社的指导老师?

金浪我觉得不是我优秀,我被评为优秀社团指导老师,其实是托了剧社的福。(笑)我成为剧社“托管人”是很偶然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博雅剧社升级为校级社团必须要有一个指导老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和学院的信任。当然,除此之外,也因为我从博雅剧社初代创建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热情,它唤起了我自己在大学时代参加社团的记忆,所以也就与剧社结了缘。


Q

对于社团的管理与指导,是否有您自己独到的方法与理念?

金浪:我一直对社团成员强调,这是你们自己的社团,你们自己的剧社;你们要做,就把它做好,把它做成你们心目中的样子。这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鼓励吧。每次社长换届之后,我都要跟新社长作一次沟通,跟他聊一聊博雅剧社的起源,讲一讲历任社长们的故事。我觉得自己作为剧社的“托管人”,有责任把这些故事传递下去,以便让后来者能不忘剧社的初心。除此之外,我做得更多地就是签字,每次社团活动都要指导老师签字,而签字也意味着要担责,这当然也是我作为博雅剧社的“托管人”无法逃避的使命吧。(笑)


    总之,要鼓励学生能在戏剧中去自由地放飞,借助戏剧去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并且让他们自己去遭遇困难、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如果他们来找我,我会尽可能提供帮助,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自己去尝试和面对,而不是我来代替、包办。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旁观者,看到他们遭遇困难、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并从中得到成长,收获友谊,我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4496

(心理剧《气球》演出现场)


Q

对于剧社未来的发展是否有自己的期许?

金浪:其实谈不上有什么期许,因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们终将会毕业的。我从没有要把剧社做大做强的念头,因为剧社不是生意,做大做强,其实又变成了另一种“卷”。我只是希望剧社能够在一届又一届的同学毕业之后,还能继续存在,还能继续葆有初心。只要每一届都有那么几个人在,他们作为剧社的核心骨干,能够把博雅精神传递下去,也就很好了。就像席勒认为只要有国家剧院在,国家就会有希望那样,我也近乎固执地认为,只要有博雅剧社在,博雅精神就不会消失,这也许已经算是有点狂妄的期许了吧。


    另外,我想要强调的是,博雅剧社虽然名为博雅,但并不只属于博雅学院。从建制上来看,博雅剧社是个校级社团,它是向全校学生开放的。这几年来剧社中来自其他学院的社员人数也早就超过了博雅学院,剧社的成绩也离不开这些来自其他学院的社员们的贡献。从精神上来看,博雅剧社践行的是博雅精神,而博雅精神并不限于博雅学院的学生。如果说真有什么期许的话,那就是希望剧社作为一个平台,能将博雅精神的种子播洒向整个重庆大学吧。


Q

在您指导社团的这些年中,是否有一些印象深刻的经历?

金浪:谈到与社团有关的经历,说实话,我肯定不会像石紫嫣她们那样深刻,因为我更多是一个“旁观者”。假如说真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那就是有好几次剧社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完事儿之后他们自己庆祝,有说有笑,把我晾在一边儿,仿佛我就是一件道具。(笑)但我觉得这种状态其实很好,因为这是一个学生社团应该有的状态,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必须围绕老师来。作为一个学生社团,博雅剧社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我的存在感越低,剧社的自由度就越大,而这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EF59

(学生们在排练的间隙)


共同努力之后的成就感无与伦比


Q

在成为社长的这一年,肯定有一些需要去克服的困难或挫折,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可以跟我们分享?

石紫嫣: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其实挺多的。比如我们第一次活动是要给树人小学排演心理剧,每天我和邓鑫月、罗梓溪还有黄子聪(2022学年剧社干事)课下都在往树人小学跑。那时候刚当上社长,不仅学院这边要跑程序、填表,树人小学的活动如何去策划、去组织,当时都是我特别头疼的事情。那个月整体的进程推进得特别不顺利,最后这个剧也没有成功上映。这个事让我比较沮丧,我会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从中汲取经验,而这也在后来的时间里一直督促着我前行。


Q

今年剧社主创的心理剧取得十分不错的成绩,在心理剧的组织过程中,是否有一些可以与我们分享的特殊经历?

石紫嫣:我记得心理剧拍完那一天我要去虎溪答辩,在校车上我收到了剪辑完成后的最终版本,看完之后我特别矫情地在校车上直接“泪目”。因为当时心理剧其实时间特别紧,我们所有的部门都在A区、虎溪校区和三峡广场之间来回奔波。录制之前,高老师一直在帮我们联系场地和服装制作的事情,录制的前一天半夜,我们还在美视电影学院的制衣室缝衣服。掐着时间录制完成之后,负责剪辑的同学通宵把视频给剪出来了。虽然大家都筋疲力尽,但是结束之后看到朋友圈,可以感觉到每个人都很快乐,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促成了心理剧的完成,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采访、供稿 | 边雨柯

责编 | 肖馨瑶、唐杰

编辑 | 李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