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3-15 | 来源: | 作者:
2017年3月12日下午3点,由重庆大学“文渊阁”读书协会博雅剧组主办的博雅沙龙“情欲与礼法——《牡丹亭》导读”在文字斋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高研院博雅学院副教授陈颀担任此次沙龙的主讲人,博雅学院2014级本科生祖立阳担任主持人,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主讲人陈颀首先向学生们分享了作为一个法学领域的教师为何关注《牡丹亭》的缘由,关注《牡丹亭》更深层的是关心中国的问题,它连接着中国传统的问题。 作为导读,陈颀先介绍了有关《牡丹亭》的一些背景材料,包括汤显祖的简介,陈寅恪先生的“五等爱情论”:“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同时,陈颀介绍了五四以来主流解读的观点,并解读了本次沙龙的切入点:汤显祖不反礼法,他反对的是教条化的“理学”;《牡丹亭》的主题是“情”能否和如何成为礼法秩序的基础;《牡丹亭》共55折,是统一的整体,除了关注“惊梦”,还要关注后半部分杜丽娘死后复生后与柳梦梅“终成眷属”的剧情。老师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牡丹亭》中“情/欲”的正当性和批判性,或强调“爱情自由、婚姻自主”,批判“封建礼教”,或强调与传统决裂的“自由启蒙”的“晚明现代性”。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认真专注的阅读文本,以“情/欲”能否和如何成为礼法秩序基础为问题意识,阅读了《牡丹亭》的第1,3,7,10,12,20,23,24,28,32,36,44,48,55出,并配合《青春版牡丹亭》等影视辅助,在“情欲与礼法”的张力和平衡中感受了《牡丹亭》的魅力。 祖立阳同学对于此次沙龙做了最后的总结。通过此次沙龙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牡丹亭》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没有读过此书的学生对这部中国古代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7年3月12日下午3点,由重庆大学“文渊阁”读书协会博雅剧组主办的博雅沙龙“情欲与礼法——《牡丹亭》导读”在文字斋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高研院博雅学院副教授陈颀担任此次沙龙的主讲人,博雅学院2014级本科生祖立阳担任主持人,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
主讲人陈颀首先向学生们分享了作为一个法学领域的教师为何关注《牡丹亭》的缘由,关注《牡丹亭》更深层的是关心中国的问题,它连接着中国传统的问题。
作为导读,陈颀先介绍了有关《牡丹亭》的一些背景材料,包括汤显祖的简介,陈寅恪先生的“五等爱情论”:“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同时,陈颀介绍了五四以来主流解读的观点,并解读了本次沙龙的切入点:汤显祖不反礼法,他反对的是教条化的“理学”;《牡丹亭》的主题是“情”能否和如何成为礼法秩序的基础;《牡丹亭》共55折,是统一的整体,除了关注“惊梦”,还要关注后半部分杜丽娘死后复生后与柳梦梅“终成眷属”的剧情。老师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牡丹亭》中“情/欲”的正当性和批判性,或强调“爱情自由、婚姻自主”,批判“封建礼教”,或强调与传统决裂的“自由启蒙”的“晚明现代性”。
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认真专注的阅读文本,以“情/欲”能否和如何成为礼法秩序基础为问题意识,阅读了《牡丹亭》的第1,3,7,10,12,20,23,24,28,32,36,44,48,55出,并配合《青春版牡丹亭》等影视辅助,在“情欲与礼法”的张力和平衡中感受了《牡丹亭》的魅力。
祖立阳同学对于此次沙龙做了最后的总结。通过此次沙龙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对《牡丹亭》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没有读过此书的学生对这部中国古代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