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6-12 | 来源: | 作者:
2016年6月7日晚19:00,“郭沫若与中国革命: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学术交流座谈会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举行。座谈会由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德语、俄语与亚洲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王璞主讲,高研院客座教授邹羽老师评议,高研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师金浪主持,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吴志峰副教授和高研院部分师生参与了交流座谈会。 王璞从现在中国学界与网络言论中常见的对郭沫若“污名化”现象谈起,指出虽然郭沫若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并不生僻,但郭沫若与现代的相关性又并未得到足够开掘,因而仍有必要通过谈论郭沫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人物, 来提出一些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新问题。王璞认为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即在于如何把郭沫若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进行问题化,因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讲,郭沫若都是完全嵌入中国革命内部的。 t7R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接下来,王璞从郭沫若作为“革命文人”的经历的角度来说明了郭沫若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并将鲁迅研究与郭沫若研究进行对比,指出郭沫若研究在很多方面都还处在尚未完全打开的局面。对此,王璞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构想,即如果我们以一个新的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话,是不是可以把郭沫若看成是内在于中国革命的一种文化政治的生产方式?对于理解这种文化政治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形成而言,郭沫若无疑是最为恰当的入口。 t7R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最后,王璞用“党的留声机”、“时代精神”以及“革命浪漫主义”这三个形象的关键词,说明了自己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他指出,一方面这些概念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视野,但另一方面又不断被这些概念所牵制,无法挣脱出来。他希望把这些概念也都重新问题化,以便更好理解中国革命的文化政治。 评议人邹羽教授高度肯定了主讲人的研究思路,并就郭沫若的独特性、问题化以及重估中国现代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议与提问。随后,吴志峰、李广益、刘海军、潘家恩等教师和学生分别从郭沫若与鲁迅的关系、郭沫若与沈从文的关系以及郭沫若与乡村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提问,王璞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整个活动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高研院15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胡萌萌供稿)
2016年6月7日晚19:00,“郭沫若与中国革命: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学术交流座谈会在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文字斋学术报告厅举行。座谈会由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德语、俄语与亚洲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王璞主讲,高研院客座教授邹羽老师评议,高研院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教师金浪主持,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吴志峰副教授和高研院部分师生参与了交流座谈会。
王璞从现在中国学界与网络言论中常见的对郭沫若“污名化”现象谈起,指出虽然郭沫若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并不生僻,但郭沫若与现代的相关性又并未得到足够开掘,因而仍有必要通过谈论郭沫若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人物, 来提出一些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新问题。王璞认为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即在于如何把郭沫若与中国革命的关系进行问题化,因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来讲,郭沫若都是完全嵌入中国革命内部的。 t7R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接下来,王璞从郭沫若作为“革命文人”的经历的角度来说明了郭沫若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并将鲁迅研究与郭沫若研究进行对比,指出郭沫若研究在很多方面都还处在尚未完全打开的局面。对此,王璞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构想,即如果我们以一个新的长时段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话,是不是可以把郭沫若看成是内在于中国革命的一种文化政治的生产方式?对于理解这种文化政治的生产方式的历史形成而言,郭沫若无疑是最为恰当的入口。 t7R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最后,王璞用“党的留声机”、“时代精神”以及“革命浪漫主义”这三个形象的关键词,说明了自己研究中面临的困难。他指出,一方面这些概念提供了重要的问题视野,但另一方面又不断被这些概念所牵制,无法挣脱出来。他希望把这些概念也都重新问题化,以便更好理解中国革命的文化政治。
评议人邹羽教授高度肯定了主讲人的研究思路,并就郭沫若的独特性、问题化以及重估中国现代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议与提问。随后,吴志峰、李广益、刘海军、潘家恩等教师和学生分别从郭沫若与鲁迅的关系、郭沫若与沈从文的关系以及郭沫若与乡村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提问,王璞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整个活动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高研院15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生胡萌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