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正文 >
19
2022.11

作者:

重大人写重大人 | 吴娇:心存热忱,不负旧望


吴娇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博士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  

研究领域:先秦两汉文学,海外汉学

开设课程:文学英语,诗经,中国文化史

著作出版:编著《顾彬唐诗九讲》


   

 吴娇老师北师大毕业留影




 



---1---



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


教书是职业

育人是根本






----2----

立德树人,双向奔赴



——“上课讲到高兴处,大家会跟着笑、听、鼓掌”

    谈及重大的美好回忆,吴老师首先想到的是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互动。虽然在教学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快乐也是学生给的,有同学能准确地获知你给出的信息,并给出积极的反馈,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魅力。”


——“大学老师是需要良心和热爱的”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里,大学老师的工作相对于中学老师,似乎没有那么繁重,有着更加自由、空闲的时间,吴老师指出,自由时间是“用来思考的”。回想起以前在日本旅游时还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备课的经历,吴老师笑了,“大学老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否则会被学生‘抛弃’的”。


——“上好课是应该的,希望和更好的学生去交流”

“为何选择重庆大学?”

    “重大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我希望和更好的学生去交流,教到更好的学生对老师也是一种享受。”

     有时只是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非常棒,或者很对路的同学,师生之间就能达到很好的契合。“知识我可以教给你,但人文学科是要丰富我们对生命的体悟,这个我没法教,只能自己去体会,不过如果没有人引导,你可能也体会不到。”吴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师生也是讲缘分的”

     在博雅学院大学国文课堂上,有个学生自述在上课之前十分迷茫,因为前途、实用性等考量,对自己专业的未来感到担忧,并且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但在上完课之后,他改变了原有的想法,对于自己的专业,无论如何,“先把它学好”;对于课堂要求的讨论,在他主动尝试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想法并聆听他人的回馈时,他发现交流和碰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得到了这样的正向反馈,我很开心”,吴老师露出了笑意。




   
                             与第一位指导毕业学生合影                                                

 



----3----

经典不灭,文明相传



    文明经典课上,“从后往前看,不听的人很多;从前往后看,听的人也不少”。


·关于文明经典的讨论课

——“为什么上课要设置讨论环节?”

——“为什么总是感到孤独?”

    吴娇老师谈到有学生问过这样的问题,这看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问题,但也可以将其看作一组特别的问答:上课设置的讨论环节是为了不感到孤独。

    为什么呢?因为在交流之前,每个人是一座自足的孤岛,只有展开自己的观点,充分与他人交流,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这种不足的填充中获得满足感。有学生在课后反馈中写道,通过讨论,扩大了自己的世界,发现“更喜欢自己了”。


·文明经典:文明还是经典?

    吴娇老师教授经典,但从不会讲述条条框框的一二三,而是给经典留下无比庞大的阐释空间,因为“文明经典探讨的是我们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世界是好的,当一个世界乱了后我们要怎么样去拯救它”。

    文明经典这门课,就其本身而言,与政策制度无关,与客观规律无关,与具体方法无关,只是与人有关。从儒家来说,它告诉我们要成为君子,成为仁者。总而言之,它是在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文明经典表面讲授经典,但是真正传达的是文明。经典直接带来的是知识,文明直接导致的是人的品性道德。吴娇老师认为,在学校里,我们尚且受到保护,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大学应该学什么?

     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就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其实并不尽然。

     吴娇老师将现代与古代的教育进行了对比:古代科举不会考很多专业知识,不会问考生如何建房屋,也不会问考生如何修河渠,只会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导学生阅读典籍,塑造品德,然后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进修自己的知识技能;现代教育则恰恰相反,以知识为基础,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严格的考核,却只是在智育之后才注重德育,才去要求高学历人群应该有好的品德。

     或许是岁月迁移带来的思维方式变化,也并不是说哪种教育方式就一定更加优越。但从整体来看,两种教育方式都是对品德有着一定要求的。大学或许不用学文明经典,但是文明经典所传达的内涵一定是每一个大学生需要学的。

 吴娇老师为新教师作师资培训


 



----4----


平凡重大人 温热赤子心


     我们的重大之所以有如今这般实力与成就,离不开每一个默默奉献的重大人。或许我们熟知李四光、马寅初、任正非等知名校友,或许我们了解历任杰出的校长、领导班子,然而那些同样兢兢业业不停付出的教授、老师们,他们也为这个学校的学术、教学乃至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平凡而伟大。

     吴老师的姥姥姥爷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几批大学生,毕业后从北京分配到了重大,两位都是优秀的外语教师。在过去,他们出英语题库、编英语字典、课余时间参与学校建设等。“挖过思群操场,教过工农兵学生,退休又返聘继续工作”。吴老师提及此,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光芒。吴老师的母亲在重大读书并选择留在重大教学;父亲则工作了一圈之后回校当老师。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三代重大人了。


----“为校庆节目《重大宝藏》写台本的时候,我其实更多是带着对我祖辈的那种情感去写的。”

     被问及祖辈更多更详细的事情时,吴老师有些苦涩:“小的时候没有问过他们以前的事,现在想问了,却又没机会了。”吴老师提到,学校有自己的档案馆,里面会有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是其中的资料非公事不能随意翻看。这对于想要追忆自己祖辈的吴老师无疑是一种遗憾。


----“重大校园很不错,在这住着、工作着,是种很好的体验,想回来。”

    吴老师从小生活在重大,“校园很好,小时候觉得当大学老师很轻松,我印象里小学老师天天跟学生耗,中学老师要守早晚自习,但是我爸我妈却好像天天都在家里陪我。”这样的家庭影响了吴老师的职业选择,催生了如今我们见到的“三代重大人”。

    等真正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之后,吴老师的想法改变了:“想象和现实很不一样”“想做好这份工作是很艰难的”。但如我们所见,


她一直在努力做好这份工作,并在祖辈的影响之下,朝他们看齐。

     所以当我们看到“重大旧书”上的编者时,看到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时,不妨把这份印记保留在心中,他们,也是那平凡而又伟大的重大人。


 
吴娇老师的姥爷在重大工作时的证件          
 

 

 
----5----
 




这是我们小组的第一次采访。在这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有过策划选题时的不知所措,有过准备中的手忙脚乱,也有为意见分歧而争论,但最终全体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这样一篇推文。很庆幸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如此优秀的老师面对面的交流。

重大人写重大人。重大人的故事,会一直写下去。每一位重大人,或广为人知,或默默无闻,都心怀热爱,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平凡而伟大的光。




三尺讲台经典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声热忱授诗书,无声无闻度人生。




END

文系重庆大学2022级《大学语文》课

“重大人写重大人”系列作品

总策划:噗噗老师

责编:胡艳娜 王艺霏

选题:田昊

采访:田昊、张家豪

写作:晏天心、韩怡、叶晓天、田昊

推文排版:张家豪


——by2022级大学语文001班14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