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系所设置 > 历史学系 > 动态 > 正文
治学 | 思考大问题·敢于跨学科:采访郭畑老师
日期:2022-06-11 23:23来源: 作者:

治学 | 思考大问题·敢于跨学科:

采访郭畑老师


【编者按】


《哲学研究》2022年第4期刊载了我院史学中心郭畑副教授的文章,题为《唐宋“道统”概念的演进》。郭畑老师在文章中系统梳理了“道统”这一唐宋思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重要词汇,深化了对这一中国文化核心概念的认识。这一研究体现了郭畑老师多年来思考大问题、敢于跨学科的学术坚持。那么,他是如何开始关注这类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大问题的?重庆大学高研院提倡跨学科研究的理念与氛围对此又有着什么样的助益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期对郭畑老师进行了专访。


【思考大问题与中华文化自觉】


问:现在的学术研究很多都已经相当深入而细化,但道统问题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您是一直在坚持关注和系统研究这样的大问题吗?


郭畑:道统问题是我很早就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在学生时代大一大二的时候就看了一些当代新儒家的东西,后来就一直在关心“道统”问题。进入到硕博阶段后,我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也都是讨论唐宋时期儒家道统系谱的建构问题。就内心的动力来讲,我们现在讲文化自信,讲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都是希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历久弥新,我觉得这些都是和道统问题密切相关的。在这篇论文中,我重点强调了“道统”的传统意涵,强调道统具有历时性、包容性、面向未来的开放性,也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


问:您又是在什么样契机之下,去研究关于唐宋“道统”概念的演进这样一个具体课题的呢?


郭畑:前年下半年,粟品孝老师让我和陈晔参与《宋史·道学传》的校注工作。期间在做《罗从彦传》校注的时候,接触到了罗从彦的墓志铭,粟老师特别提示我要注意这篇文献的重要性。细读李侗这篇《豫章罗先生墓志铭》的时候,我注意到其中有两处使用了“道统”一词,而这应该是南宋最早使用“道统”一词的例子,这对于既往的相关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和纠正作用。后来在粟老师的督促之下,我决定研究这个问题,于是便着手收集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甄别和考订。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写作思路,就是主要去梳理清楚“道统”一词的出现和流行过程,以及“道统”概念的演进过程。


【问题逻辑比学科逻辑更根本】


问:您是历史学专业出身,但发表这篇论文的《哲学研究》杂志是我国哲学界的顶级刊物,这在我们看来已是跨学科的研究了?


郭畑:我个人是一直都比较主张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以前在学生时代看的书,就有很多都不是历史学的书,并且又得益于当时川大的选课系统,无论哪个专业的课都可以选、可以听,所以我当时上过挺多哲学系和文学系的课,也上过社会学、宗教学的课,我甚至还上过建筑材料、工业设计这样的工科课程。


当了老师之后,我自己也一直支持学生保持大范围的知识兴趣,并不太赞成学生尤其是本科生过早地进入到专深研究的阶段。基于这种看法,我非常认同甘阳老师的博雅教育理念,也经常给我们的本科生讲:我可真是太羡慕你们了,不出学院就能听到好多不同专业的课,可以轻易找到不同专业的老师和你讨论不同专业的问题。


2011年底我来重大高研院应聘,那时候高研院刚成立不久,一个主要的学术理念就是跨学科研究。学术委员会面试我的时候,我就问到了这个跨学科的理念怎么落实的问题,后来听张旭东教授说那天所有面试者中我是第一个问到跨学科问题的。我始终认为学科的分割只是帮助我们分析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可以有效采用所有学科的所有方法,去研究和解决面对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逻辑比学科逻辑要更根本。重大高研院是一个自觉打破学科界限的平台,我当时来学院工作,正是其跨学科理念和氛围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这里也同时有一大批在学术视野上宽广而自由的同事,我的这一点点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非常得益于这样的一个学术环境。


【“史学千里大讲坛”】


问:您最近通过“史学千里大讲坛”第一讲和同学们分享了这个研究成果,能介绍一下这个讲坛的背景和名称吗?


郭畑:这个系列讲座的平台,是希望让老师们有机会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活跃学院的学术氛围,促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之所以命名为“千里大讲坛”,一是因为“千里为重”,其实就是重大讲坛。另外,我认为学术是靠不断积累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也是希望通过“千里”之名,来表达全院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意思。

E941


采访 | 庞玉玲、吕丽丽

编辑 | 杨韵荷